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国家赔偿法律法规 > 关于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关于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时间:2020-05-25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8050

一、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必要性

国家赔偿法是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于1994年5月12日通过,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了一批国家赔偿案件,一批当事人依法获得了国家赔偿。总的看,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在国家的法制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赔偿法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赔偿程序的规定比较原则,对赔偿义务机关约束不够,有的机关对应予赔偿的案件拖延不予赔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有的地方赔偿经费保障不到位,赔偿金支付机制不尽合理;赔偿项目的规定难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此外,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不够明确,实施中存在分歧。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赔偿请求人及时有效地获得国家赔偿。近年来,各有关方面提出对国家赔偿法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到目前,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053人次提出了61件修改国家赔偿法的议案和14件建议。一些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国家赔偿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根据立法规划的要求,法制工作委员会从2005年底开始着手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工作,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司法部、国务院法制办等中央有关部门及部分地方发函征求修改意见,并先后召开了领衔提出修改国家赔偿法议案和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中央有关部门座谈会、法学专家座谈会以及国际研讨会,还分别到十个省市进行了调研。此外,对一些国家的国家赔偿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2008年以来,按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法制工作委员会加紧了修改研究工作,在深入调研并认真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司法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协商沟通,起草了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

二、修改国家赔偿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修改国家赔偿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和有法必依、有错必纠的原则,体现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修改工作要注意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清体制机制问题和工作执行问题,既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也要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赔偿法中责任主体的规定

    国家赔偿法中责任主体的相关规定。国家是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职务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国家赔偿。国家作为责任主体需要全面承担赔偿责任,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自由想像与界限的关系,指出界限为自由想像规定

  • 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排除违法是什么

    国家赔偿法中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包括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暴力殴打以及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等行为。国家赔偿的方式主要包括支付赔偿金和返还财产。支付赔偿金是主要的赔偿方式,而返还财产则是在能恢复原状或原财物的情况下采取的赔偿方式。

  • 司法赔偿的要求及程序

    司法赔偿的要求及程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受到侦查、检察、法院等机关职务行为侵犯时,有权向侵权机关申请国家赔偿。文章详细列举了违法侵权行为,如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审改判无罪后的赔偿等。同时,也介绍了申请司法赔偿的程序,包括确认违法行为、向赔偿义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的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的法律基础,包括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国防领导职权。各领导主体在国家生活和国防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包括制定战略、领导军队建设、管理国防经费等职责。摘要生成完成。

  • 赔偿法规定下该如何保障人权
  • 当事人对赔偿委员会决定不服的救济措施
  • 国家赔偿的含义和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