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巨灾损失融资体系的构成
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以下列四种形式获得补偿:自留、政府救济和社会捐助、巨灾保险、社会福利。自留是指受灾地区民众和企业依靠自己的经济能力承担的部分或全部损失。政府救济和社会捐助包括灾害发生后政府开展的紧急救援工作,通过财政拨款和汇集社会捐助,为灾区提供临时性救灾物资、食品和住所等。巨灾保险是指通过建立巨灾保险计划,由保险人根据巨灾保险合约,对被保险人在巨灾中所发生的经济损失,在保险合约约定的范围内进行经济补偿。社会福利是指在灾害发生后,政府重新规划灾区的重建,并直接对受损的文教卫体、公用基础设施等进行维修或重建,以及对灾区孤儿和孤寡老人抚养等。不难看出,灾后救助、巨灾保险和社会福利等都属于来自受灾民众和企业外部的资金补偿,属于外部损失融资。本文下面将主要讨论这种来自外部的损失融资方式。
在三种可能的外部损失融资方式中,灾后救助和社会福利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过去是并且将来仍然是解决受灾民众和企业灾后I临时救助、恢复重建问题的重要甚至是主要融资来源,而巨灾保险在我国还很少得到利用。?事实上,我国现行的灾后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本应由巨灾保险体系承担的损失融资责任。总体而言,上述三种损失融资方式应该是相互补充,合理配置,既能对受灾地区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又不至于给政府财政和社会各界造成过大的负担,并有助于社会公平性的建立。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这三种方式,特别是社会救助和巨灾保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合理缓解巨灾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
(二)巨灾损失融资体系的建设目标
建立国家巨灾损失融资体系的基本目标是:在灾害发生后,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灾后临时救助,保证受灾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高级目标是:能够在巨灾发生后对受灾居民进行经济补偿,通过这种经济补偿支持灾区的恢复建设。显然,损失融资体系的基本目标是由灾后救助体系实现的,即在灾害发生后,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灾后救援,保证受灾居民临时的、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要。
(三)巨灾损失融资体系的基本原则
巨灾损失融资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充足性:能够为巨灾后的紧急救援、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
第二、可持续性:能够在长期内达到稳定,不会出现较大资金缺口。这就要求做好巨灾风险分析工作,构建更加精准的巨灾损失预测模型,并能将巨灾风险准备金进行长期积累。
第三、成本可接受性:对于整个社会和政府来说,建设和管理巨灾损失融资体系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第四、广泛性:该损失融资体系可以在灾难来临时给予所有人经济上的帮助。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包括通过上诉来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证明拆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无法证明,则强拆行为违法。投诉人持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可向法院起诉。如主持拆迁的领导无法说明拆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政府或上级部门应追究相关人
主送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单位咨询的法律事务,律师事务所针对相关文件进行了阅读和研究,包括合同文件、法律法规、相关案例和证据等。分析发现存在违约行为、合同解释争议和证据不足等问题,存在法律风险和争议。律师建议与对方协商谈判、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必要时可寻求司法救济。同时,附带
离婚中丈夫与人通奸是否能索赔的问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旨在救济和补偿无过错方,但通奸行为不等于配偶与他人同居。通奸是秘密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而同居是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根据《民法典》规定,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但不包括单纯的通奸行为。需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问题,主要包括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途径不畅通以及融资成本较高。同时,也介绍了现有的几种融资渠道,如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等。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限制,很多融资方式都无法畅通使用,融资成本高也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