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准备起诉状:与一般的民事诉讼相同,提起行政诉讼也需要准备好起诉状,明确对行政机关的诉求,即要求行政机关做出何种决定,例如撤销注销、吊销决定等。
2. 前往所在地法院:除非特殊情况,起诉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应为起诉的目标法院。
3. 缴纳诉讼受理费并收取法院通知书:法院在依法受理案件后,需要缴纳诉讼受理费,具体金额根据诉讼标的额确定。简单来说,诉讼费的金额取决于纠纷的价值。法院受理立案后,将会发出通知书,按照通知书上的要求,积极出庭应诉。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法案件的有效期限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的条件。对于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时亦如此。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赔偿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包括原告是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