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许可法 > 行政许可监督 >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时间:2024-01-22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9081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具有权利性质的行政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是一项基本权利,也是行使公民权利、维护合法权益、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政府信息公开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要求;其次,政府信息公开是法人和其他组织了解政府政策、规划、标准等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的权利;最后,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政府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一种方式。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具有权利性质,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

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性

政府信息公开具有权利性,其基础是公民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而非行政权力。现代宪政观念强调,政府是否应当公开信息、向民众提供信息,不是政府的权力决定,而是民众的权利决定。这种权利是民众享有的宪法权利。因此,政府应当根据民众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以实现相应的宪法权利。公民个人根据宪法权利和具体法律规定,自由获取政府信息,是公民和公共权力机关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性

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例外性,不是所有政府信息都可以公开。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政府信息是不可公开的。政府所掌握的许多信息具有"秘密"等级,这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当政府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公开会影响国家利益时,其公开会受到严格禁止,并受到《保密法》的严格规制。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例外规定。由于难以一一列举可以公开的信息,立法技术上通常将例外信息作为研究重点,除例外信息外,其他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以载体为依托

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以载体为依托。政府信息是无形的,必须通过一定方式体现出来,这种方式实质上就是一定载体的表现形式。例如,通过政府公开刊物刊载,通过设立阅览室展示等等,这些表现形式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因此,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以载体为依托,没有载体,政府信息无法传递。载体的范围多种多样,可以是纸张书面形式,也可以是电子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普及。然而,不同载体的成本不同,这需要法律进行规定和选择。因此,政府信息公开以载体为依托的特性虽然不显得那么重要,但它影响着信息的传递,甚至直接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标准的确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