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现行体制在长期实际运作中暴露出多种弊端。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强制拆迁公民房屋所导致的各种悲剧,更使其弊端明显化。
现行体制中,行政强制措施由行政机关或行政执法人员直接决定和执行,导致行政强制权缺乏必要的程序制约。这使得行政相对人的权益缺乏严格的程序保障,滥权和侵权问题不可避免。
现行体制中,行政机关自行执行行政强制,实际上是让行政机关自己做自己的法官,背离了正当法律程序。行政强制执行应该由中立第三者裁决争议后再决定是否执行,而现行体制却授权行政机关自裁、自执,导致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强制执行公正性的怀疑,并可能引发抵制和暴力抗拒。
现行体制中,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实施的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既行使裁决职能,又行使执行职能,裁执不分,违反了正当法律程序。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法院的形象和司法尊严,同时也容易导致执行法官腐败,影响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和司法权威。
一种思路是将行政强制统一由行政机关实施,改变目前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做法。具体模式可以是建立由司法行政机关主管的或自己独立运作的统一的行政强制执行机关,也可以是行政强制执行仍由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自己实施。
另一种思路是行政强制执行统一由人民法院实施,改变目前部分行政强制执行可由行政机关自己实施的做法。
以上是行政强制体制改革的两种主要思路,针对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无论采取哪种思路,都应确保行政强制实施体制能够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的目标。
捕杀行为并不属于我国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之一。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等。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特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捕杀行为不在其列。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条件和主体限制。行政强制措施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实施,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实施,并不得超出其职权范围,其实施主体是具有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或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实
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扣押与扣留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等类型。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设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因此,扣押和扣留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类型,且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采取。
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均因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而产生,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行政处罚是针对违反行政法规定的行为,目的是使当事人记取教训并履行义务;而行政强制是在当事人拒不接受行政处罚时,行政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以迫使其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