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因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所引起的。然而,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有两种情况:
当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时候,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例如,纳税是当事人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如果当事人不履行纳税义务,行政机关必须强迫其履行。
当法定义务已不可能再履行时,只能给予行政处罚,以使当事人记取教训,并在将来履行义务。例如,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是一种不可强制执行的行为,只能通过罚款的方式进行行政处罚,以期当事人以后遵守交通规则。
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都是针对违反行政法上规定的义务而采取的行政行为,二者具有承接关系。然而,它们在本质上存在以下区别:
行政处罚是在行政管理相对方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行政机关为其设定新的义务,直接影响相对方的实体权利义务的行为,本质上属于制裁性法律责任。而行政强制以行政管理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决定或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前提,不添加新的义务,只是强制相对人履行原定的义务。
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制裁相对人违反法律规定义的行为,其着在于对“过去”违反行为的惩罚。而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督促义务人履行义务,其着眼点在于对“将来”义务内容的实现。
行政强制执行中的执行罚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相类似,但二者有本质区别。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惩戒,因而处罚一般是一次性的,除非另有理由,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施以两次以上的处罚,即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而执行罚则不同,执行罚的目的在于强迫义务人履行义务,如义务人受执行罚后仍不执行,可再施执行罚,直到履行义务为止。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行政本位模式主要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采用,强调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但需要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本位模式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强调司法控制和审查,防止行政权滥用,但可能降低行政效率。两种模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包括公民不服强制拆迁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拆迁的条件。对于强制拆迁,必须以补偿决定为前提,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如作出裁决并送达当事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未搬迁等。被征收人需知道法律时效,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因违反土地法规的单位或个人被处罚的相关事项。被处罚单位或个人的信息、具体违反的土地法规条款、以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内容都会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详细列出。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复议和强制执行等后续事宜。
没收违法所得的定义和实施方式,包括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剥夺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财物。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计算需要准确查证,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并遵循“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缴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愿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