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非礼报警会怎么处理

时间:2024-07-17 浏览:1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082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女性进行性骚扰的行为是比较多的,例如地铁上,一些不法分子会对女乘客做出咸猪手的行为,对女乘客实施猥亵的行为,那么被非礼报警会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被非礼报警的处理方式及法律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女性被他人非礼后报警,一般会根据是否存在非礼事实来进行处理。如果确实存在非礼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拘留五日以下或者罚款五百元以下;情节较重的,可能会被拘留五日以上十日以下,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以下是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一) 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

(二)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三)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四)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

(五)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六)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刑事责任追究

如果非礼行为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当事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根据刑法的相关条款,强制猥亵、侮辱他人或者妇女的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在公共场所聚众或当众犯罪,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猥亵儿童的行为,将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

如何界定性骚扰

主观目的的性要求或涉及性的意图

性骚扰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包含性的目的,并且这种行为必须是被侵害人不欢迎、不愿意、不感兴趣的。然而,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社会公共场合如车站、广场等大型场所常常因为条件有限而导致拥挤和擦撞,因此应当采取严格的认定标准。

行为方式的认定

性骚扰是一种相对较轻的性侵犯行为,与强奸、强制猥亵和侮辱妇女等行为相比较而言。性骚扰通常是指骚扰者向被骚扰者做出不受欢迎的与性有关的语言或行为,包括身体接触、言语、图文展示、眼神及姿势等。例如:讲黄色笑话、评头论足、展示色情图片、刊物及用品,询问性隐私、约会、用色迷迷的眼神看着对方、做出性姿势、身体触碰、暴露性器官等。

性骚扰的场合界定

性骚扰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上级对下级、雇主对员工或同事之间的性骚扰行为;二是员工在为单位工作中遭受顾客性骚扰的情形;三是公共场所,例如公共汽车上,陌生人之间的性骚扰行为。前两种情况可以总称为工作场所性骚扰,而最后一种情况可以称之为公共场所性骚扰。

性骚扰对象的范围

性骚扰的对象既包括女性,也包括男性;既包括异性,也包括同性。虽然在我国,女性对男性施以性骚扰的情形并未明确记载,但近年来也有发生。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性骚扰概念的发展趋势,将这种情况纳入性骚扰研究范畴,以使未来对性骚扰的法律规制尽可能广泛,避免遗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外国人在中国的就业手续

    外国人在中国的就业手续流程。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需要完成一系列手续,包括临时居留登记、就业体检、申请就业许可证、办理“Z”签证邀请函等。用人单位在聘用外国人时也必须先申请就业许可,并确保外国员工持有职业签证入境。如果外国人变更用人单位,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 香港家庭性暴力问题严重

    香港家庭性暴力问题的严重性。调查结果显示高比例受访妇女曾遭受家庭性暴力,包括性侵犯和经济威胁下的强迫性行为。然而,家暴个案常被当作伴侣纠纷处理,性侵犯往往不被视为罪行。大部分受害者选择忍受而不报警求助。对于家庭性暴力问题,受害者可以向相关单位反映情况

  • 非法拘禁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民间借贷案件中债权人因追债采取非法拘禁行为的相关法律后果。文章解读了非法拘禁罪的概念及从重处罚的情形,通过案例介绍了非法拘禁的具体表现,并依据《刑法》相关规定给出了法律依据。同时,文章也提供了受害人应采取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步骤,包括报警、配合调查、

  •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行政违法行为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问题。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校园欺凌是一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若调解无效,将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处罚。

  • 相处一年才告诉未离婚构成犯罪吗?
  • 被派出所传唤的含义
  •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