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贯彻民法通则意见》第108条的规定,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必须与债权人订立书面保证合同。该合同应明确保证人对主债务的保证范围和保证期限。即使未单独订立书面保证合同,但在主合同中写明保证人的保证范围和保证期限,并由保证人签名盖章,也被视为书面保证合同成立。
对于公民间的口头保证,如果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人作证,也被视为保证合同成立,除非法律另有规定。然而,《合同法》第十条对口头合同做出了限制性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那么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那么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此外,《担保法》第十三条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由上可见,保证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这是法律规定的形式。口头保证不具备法定形式,因此没有保证合同的效力。因此,您的口头保证没有法律效力,无需偿还债务人的债务。
(1)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如果借款人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但抵押物或信用水平不能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则推荐借款人向保证机构申请保证。
(2)借款人直接向保证人申请贷款保证。
保证机构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对符合受理条件的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资料审查和项目正式评审。
根据项目评审结果,按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对于决定承保的项目,落实反保证措施。
收取相应的保证费用。
签订委托保证合同、反保证合同、保证合同及相关协议。
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和监管。
(1)无代偿解除,保证项目结束。
(2)代偿解除,进行追偿程序:a)全部收回代偿损失,项目结束;b)未全部收回代偿损失,核销损失,项目结束。
口头协议的合同成立时间及其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合同在承诺生效时成立,口头合同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也具有法律效力并受法律保护,如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同时提到了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时间的规定。
债务转移中保证人的责任问题。当债权既有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又有物权担保时,保证人对除物权担保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债务未受清偿时,优先实现物权担保来满足债权。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会导致保证人在相应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一过程的具体运作。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中国《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的问题。保证期间可以中断,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具有积极效力和消极效力,旨在平衡债权人和保证人的利益,确保责任的有效履行并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保证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