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公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 债权文书的内容必须涉及给付货币、物品或者有价证券;
(二) 债权债务关系必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中的给付内容没有任何争议;
(三) 债权文书中必须载明债务人在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时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
(四) 其他《公证法》规定的条件也需要满足。
股权质押的实现与动产质权相同,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件:
首先,质权必须有效存在。根据国外的立法例,如果以股票出质为基础,质权人必须转移占有权,否则不能以质权对抗第三方。
其次,债权必须在清偿期满后未被清偿。所谓未被清偿不仅指债权全部未被清偿,也包括债权未完全清偿。
股权质押是指出质人以自己拥有或有权处分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或非上市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作为担保,为某一经济行为提供担保的行为。股权质押的法律程序如下:
(1) 出质人的出资证明书、股份或股票;
(2) 如果出质人是自然人,应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如果是法人,应提供营业执照和其他相关文件;
(3) 如果出质人是法人,还需要法人董事会同意股权出质的决议;
(4) 出质人应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对其股权出资的验资报告。
出质人应提供证明拟质押的股权未被重复质押的证明(如果存在重复质押,需要质权人提供同意函)。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还需要了解拟出质的股权是否符合以下情况:
(1) 在股东大会召开前三十天或公司决定分配红利的基准日前五天,不得进行股东名义的变更登记;
(2) 公司创始人持有的股份在公司成立后三年内不得转让;
(3)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
(4) 股东的股份在公司开始清算后不得转让;
(5) 公司员工持有公司配售股份一年内不得转让;
(6) 国家拥有的股份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转让;
(7)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转让。
需要注意的是,股份出质不得违反禁止流质的规定。因此,在质押合同中不得约定债务履行期届满未清偿时,质权人直接取得质物所有权的约定。
质权的实现方式有两种,即协议实现和诉讼实现。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效力认定以及交通诉前调解的时间限制。调解成功后,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可以通过公证或法院制作调解书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同时,交通诉前调解的时间应限定为一个月,以确保调解的质量和效率。调解不成功则进入诉讼程序。
放弃继承权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当事人的不可撤销性。公证书具有可靠的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效力。公证机关作为国家的司法证明机关,在公证过程中认真核实公证对象,确保公证书的法律证明力。对于涉及收养和经济合同等特定法律行为,必须办理公证以使
我国公证法关于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规定,强调了公证在维护交易秩序和保障交易安全中的作用。同时,文章也讨论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在实践中存在的冲突,尤其是关于当事人取得该文书后是否意味着放弃了诉权的问题。从法理上分析了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于
强制执行的详细流程。首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包括民事判决、裁定、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法院受理后,如认为执行行为违法,当事人可提出书面异议。对裁定不服的,可申请复议。执行员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责令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