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1)法人申请提交法人主体资格证明: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社会团体法人的注册登记证书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件;由代理人代为申请的,还应提供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和代办人的身份证件;
(2)公民个人申请提交个人身份证明。
2、申请人出具的申办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文件;
3、需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及相关的债务证明;
4、若为债权文书提供了担保的,担保方应按照上述1、2两项规定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并提交有关担保的文件,及担保标的物的权属证明(指抵押担保或质押担保);
5、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相关知识:强制执行公证的优势
1、直接进入执行程序,免去一审二审程序,节约时间。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8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依据本条规定,如果借款合同有公证机关的强制执行公证,一旦对方欠钱不还,您就可以向公证机关申请出具强制执文书,就可以省掉一审和二审的程序,直接进入执行程序了,光这一点就可以节约时间80%以上。
2、避免公告送达的问题。
如果您的借款合同做了强制执行公证,公证机关在合同中都会要求加上关于通知送达地址等条款,相应的各类公证文件只要送达相应地址就视为送达了。这一招对于对付跑路的欠款人特别有效。否则,如果要在一审和二审程序中送达已经跑路的或者故意不接收文书的被告(现在不少被告都采用这种手段),光两审程序中公告送达诉讼文书和判决书,就要至少八个月。
3、直接保全财产,节约维权成本。
因为强制执行公证是直接进入执行程序的,所以如果对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可以由法院直接冻结,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否则,在诉讼过程中保全财产,还得向法院交纳财产保全费用,并提供与保全金额相当的担保物,往往也不是一笔小的数字。
4、有限排除异地管辖。
强制执行公证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财产所在法院申请执行。也就是说,如果您所在的地方有被执行人的财产,那么可以直接在当地法院申请执行了。否则,由于很多借款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或履行地点不明确,需由被告所在法院管辖。现在人们流动性很大,往往又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经常居住地在哪里,很容易出现只能到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的情形,经常费时又费力。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效力认定以及交通诉前调解的时间限制。调解成功后,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可以通过公证或法院制作调解书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同时,交通诉前调解的时间应限定为一个月,以确保调解的质量和效率。调解不成功则进入诉讼程序。
放弃继承权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当事人的不可撤销性。公证书具有可靠的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效力。公证机关作为国家的司法证明机关,在公证过程中认真核实公证对象,确保公证书的法律证明力。对于涉及收养和经济合同等特定法律行为,必须办理公证以使
我国公证法关于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规定,强调了公证在维护交易秩序和保障交易安全中的作用。同时,文章也讨论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在实践中存在的冲突,尤其是关于当事人取得该文书后是否意味着放弃了诉权的问题。从法理上分析了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于
甲方因生产需要向乙方借款,并以其自有财产作为抵押物的相关协议内容。双方经协商一致,确定了借款金额、期限、利率、抵押物和抵押登记、还款义务、抵押期限、抵押物处分限制、违约责任、公证和强制执行等方面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