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 > 行政裁量的运作规则有哪些

行政裁量的运作规则有哪些

时间:2024-12-30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882

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原则

合法性原则

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按照法定的授权、形式和程序进行,并对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规范的目的,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偏离立法目的。对于不确定的法律概念的解释,必须符合法律规范的精神和价值目标,遵循公认的基本原则,不能任意进行扩大或缩小的解释,对于相同的概念解释不得前后不一致,也不能违背已有的规范性文件对此概念所做的政策性解释。

合理性原则

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政行为必须适度、公正,并且必须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基于正当动机和适当考虑。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必须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出发,充分考虑行为的原因、性质、情节和后果,必须考虑相关因素,不能偏颇一方或忽略某些应该考虑的因素和情况,也不能考虑不相关的因素。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裁量必须体现公平、公正、正义的价值观,对相对人一视同仁,对同种情况必须同样对待,对不同情况必须不同对待。此外,在行使裁量权时,行政机关必须坚持比例原则、适度原则和必要性原则。

行政自我拘束原则

行政自我拘束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某个案件中作出一定决定或采取一定措施后,在其后的所有同类案件中都要受其前面作出的决定或采取的措施的拘束,对有关行政相对人必须作出相同的决定或采取相同的措施。行政自我拘束原则扩大了法院对行使行政裁量权进行事后干预的范围,从保护私人权利的角度出发。行政自我拘束原则要求行政裁量必须遵循自我拘束原则,注重前后裁量的一致性,不能反复无常或频繁更替,不允许对两个在主要方面相同的案件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裁决。为了规范行政执法,避免或减少行政裁量权的滥用,建立行政裁量案例制度以及法院审查的行政判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程序要求

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必须认真履行法定程序。当法律对程序没有明确规定时,行政裁量权本身包含了启动程序的可能性和具体选择。但当法律明确规定了程序时,行政裁量必须认真履行相关程序,不能故意不启动程序、拖延履行程序或为程序的履行设置障碍。

行政不作为

不行使或怠于行使行政裁量权也是不允许的。行政裁量权是现代统治所必须的,是行政主体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方式或手段。不行使或怠于行使行政裁量权,与滥用行使同样可能对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带来危害,因此需要受到监督和制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

    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行政不作为主体是行政主体,其不作为状态对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侵害。行政不作为的客体是为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主体在法定

  • 贷款引发的房产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

    贷款引发的房产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以及不同房产纠纷的解决方法。贷款按揭方式导致的房产纠纷可以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进行处理。民事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可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而行政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则可通过政府裁决或法院起诉解决。此外,还介绍了单位内部建房、分配公房使

  • 履行行政协议过程中,有损害社会利益的如何处理

    履行行政协议过程中损害社会利益的处理方法。在协议履行中,如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法院会根据情况判决被告进行补偿或赔偿。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行政机关更好地行使职能,相对方也可以在合同争议发生后有据可依。

  •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包括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区别。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未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状态,是一种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在含义性质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准确界定并区别对待。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 上诉人申请撤销一审行政裁决书并要求被上诉人履行职责
  • 行政诉讼的一般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