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 行政诉讼法申辩权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诉讼法申辩权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4-02-02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280

申辩权与陈述权的意义和保障

申辩权是指在行政许可的申请过程中,当事人有权对不利于申请人获得批准的理由、事实和问题等进行解释、说明、澄清和辩解的权利。陈述权和申辩权是相对人的一项法定权利,行政机关应当予以保障和正确对待。

行政机关对陈述权和申辩权的正确对待

在实践中,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陈述权和申辩权的保障存在不足。他们自恃享有审批权和处罚权,对申请人或被处罚者持有高人一等的态度。这种做法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相悖。行政机关不能将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视为“态度不好”、“蛮横无理”、“狡辩”等,以此不批准申请或加重处罚。

陈述权和申辩权的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听证和直接面对面交流。

听证

在行政许可的申请过程中,听证可分为行政机关主动听证和被动听证两种形式。

行政机关主动听证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被动听证是指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第三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对于被许可人的处罚过程,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时,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直接面对面交流

当事人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的另一种形式是直接向办理行政许可或实施行政处罚的人员进行陈述、解释和辩驳。双方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不需要通过正式的形式。这种形式灵活、便捷,有利于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及时进行沟通、交换意见,有利于行政执法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行政执法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其提出的事实、证据和理由要仔细研究。正确的要予以考虑、采纳,错误的要予以指出、驳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重视保障人权是宪法发展的共识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包括重视保障人权、专门宪法监督、与国际法结合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国务院的组成和职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以及全国人大的职权等内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相关内容,如行政长官的任职条件、司法机关和法

  •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 驱逐出境的执行主体

    我国驱逐出境的执行主体及相关程序。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驱逐出境的处罚,执行程序包括收缴证件、核实身份、安排出境事宜等。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必须承担离境费用,如不承担,使领馆或政府将负责解决。执行人员必须监督其离境后方可离开。

  •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中国行政机关在处理涉及行政赔偿、补偿及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相关原则。在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调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点也对于理解这一过程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决策权,旨在处理案件并尊

  • 拆迁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哪些
  • 商标法释义第五十条
  • 2002-2012年司法考试行政法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