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行政行为的效力是什么
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当被撤销或部分撤销。但对于违反法定程序的处理,从近年来程序违法区分效果论、程序治愈论等理论的引入来看理论界并不接受实定法这样无弹性的制度安排,司法实务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个案否定了违反法定程序一律撤销这样的立法逻辑。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的法律后果认定上,可以利用因素考量的方法,对程序违法性的强弱综合判定,并区分情形予以撤销,在程序违法情形被“治愈”的情况下,可以对程序违法行为不予撤销。
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在其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撤销决定后而使之失去法律效力。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撤销判决主要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
1、主要证据不足。指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缺乏必要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情况。主要证据不足意味着行政机关在查清案件基本情况或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缺乏事实基础,人民法院有权予以撤销。
2、适用法律错误。指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错误的适用了法律、法规的条款。
3、违反法定程序。指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作出该行为应当遵循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等要求,它是作出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判决一个独立存在的理由,不依附于其他任何条件,只要具体行政行为违反程序,不管决定正确与否,都构成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理由。
4、超越职权。指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超越了法律、法规授予其的职权界限,实施了无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肆表现在:行政机关行使了宪法、法律没有授予任何国家机关的权限,或者行使了法律授予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超越聊备一格半自动化的地域范围;超过法定时间行使权力;超越发法律、法规规定的数额规定。
5、滥用职权。指行政机关具备实施行政行为的权力,并且其行为形式也合法,然而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目的违反法律、法规赋予其该项权力的目的。它实际属于权力的不正当行使。在实践中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有:第一,不正当的考虑。行政机关或公务员这了小集团利益或者个人利益,故意考虑法外因素或者故意不考虑应当考虑的;第二,故意迟延和不作为。指行政机关在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或者申请时明知自己负有作为义务,但却以各种理由故意推脱,拖延自己的职责。第三,不一致的解释和反复无常。不一致的解释指行政机关在处理同类案件时,对某些解释往往相互矛盾故意随意解释,导致这些解释往往相互矛盾和冲突;反复无常指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明确的标准,经常改变的自己的主张和决定。
(二)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2、行政行为不适当。
(三)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结果:
1、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一直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2、如果行政行为被撤销,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3、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如其通过虚报、瞒报有关材料而获取行政主 体的某种批准、许可行为等),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如行政行为是在相对方行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贿的情况下作出的)所引起的,行政行为撤销,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利益均要收回;行政相对方因行政行为撤销而遭受到的损失均由其本身负责;国家或社会公众因已撤销的行政行为所受到的损失,应由行政相对方依其过错程度予以适当赔偿;行政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对导致行政行为撤销的本身的过错则应承担内部行政法律责任。
司法裁判者在判定违法性能否“治愈”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的因素包括实体结果正当性、程序独立的价值、相对人的权益受损程度、程序目的等因素,最终根据数个因素的综合情况来判定行政行为的程序违法性是否可以被容忍,进而做出适当的裁判。本文力求能总结出一些判定违法性“愈合”的重要考量因素和常见类型,以缓解行政法官在这一问题上面对理论指引与立法安排冲突时的纠结状态。
行政诉讼的审查条件及合法性审查原则。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诉讼时,需查明是否存在重复起诉、是否符合生效裁判效力所羁束的标的以及起诉状是否符合形式要求。同时,合法性审查原则包括适用主体、审查方式、审查范围和审查标准。在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应遵循以上原则,确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效力问题。首先介绍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政确认性质及其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的地位。接着分析了交通事故认定与当事人行政、刑事责任的认定关系,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和行政责任方面的具体作用。最后,探讨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民事执行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