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动次序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先于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只有在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确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首次委托只能由当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进行,再次鉴定只能委托所属省级医学会。在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因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层级性。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各鉴定机构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医学会应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实行合议制。
而司法鉴定则由鉴定机构指定或选择两名司法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在进行鉴定过程中,司法鉴定机构遇到特别复杂、疑难或特殊技术问题时,可以向本机构以外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然而,最终的鉴定意见必须由本机构的司法鉴定人出具。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只盖有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用印章,专家鉴定组成员并不在鉴定书上签字。因此,专家鉴定组成员不可能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这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作为证据使用的明显缺陷。
相比之下,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司法鉴定应由司法鉴定人签名或盖章。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后,应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相关的问题。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效力相关问题。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我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