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临床鉴定,是指利用临床医学、法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害、残疾以及其他生理病理等医学问题的学科。其重要任务是为司法审判提供科学依据,解决活体损伤相关问题,如致伤性质、方式、工具、损伤程度、伤残等级以及医疗纠纷等。
法医临床鉴定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损伤程度鉴定的目的是确定损伤的性质和程度,推定致伤物体和作用方式,评估损伤的预后和可能发生的后遗症。损伤程度鉴定直接关系到定罪与量刑、民事赔偿和治安行政处罚。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
伤残程度鉴定需要参考与残疾程度鉴定相关的法规,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伤残十级分类法、职业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类表等。
性问题鉴定包括检验是否被强奸、有无性病传染、有无妊娠分娩、是否堕胎以及确定性功能状态。
疾病的诊断与鉴定需要确定现有疾病与损伤的因果关系,判断疾病是否由损伤引起,或者原有疾病是否因损伤而加重、恶化。
诈病指的是身体健康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伪装有病,如伪装肢体瘫痪或伪装精神病;造作病是指故意毁损自己或授意别人毁损自己造成的损伤或疾病。
医疗终结时间鉴定是评定人身损害受伤后经过诊断和治疗达到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治愈或体征固定所需要的时间。
劳动能力评定是根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医疗费审查是对医疗费用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包括自然人受到不法侵害后所接受的医学检查、治疗和康复所需费用。
后续治疗费评定是根据受害人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费用进行评定。
伤残辅助用具费评定是指受害人购买补偿丧失的器官功能的伤残用具所需费用,也被称为补偿功能器具费。
护理依赖程度评定是指伤、病致残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依赖他人护理的程度。护理依赖的程度分为完全护理依赖、大部分护理依赖和部分护理依赖,主要包括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和自我移动等五项生活自理范围。
耳聋职业病鉴定后是否可以办理残疾证的问题。文中介绍了残疾证的办理程序、听力残疾的分级标准、听力残疾的检查方法。办理残疾证需前往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根据听力损失等级进行分级,评定后获得相应等级的听力残疾证。同时,介绍了听力残疾的检查环境要求和评定方法
法医物证鉴定的意义和程序。法医物证鉴定利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等。鉴定程序包括案件来源、委托、受理、检材保存和检验。检材主要采用DNA分析技术,使用PCR检测ST和线粒体DNA长度多态性。
法院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力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没有权力强制要求医患双方或单方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选择权在当事人手中。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经过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且原告仍坚持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时,法院才会依职权确定正确的法律关系。法律强调当事人的自由
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标准,详细介绍了重伤、轻伤、轻微伤三个不同等级的具体鉴定情况,并阐述了受害者家属的赔偿问题,包括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