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鉴定的提起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向医学会提起鉴定的情况包括: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交由、人民法院委托。医疗机构首先应当申请地区、市级医学会鉴定。法院委托不受《条例》限制,可以直接向省、直辖市级医学会委托。鉴定费由申请鉴定一方预先缴纳,或医、患双方各自预先缴纳一份。2. 鉴定的受理和材料准备
医学会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五日内,通知医疗机构和患方提交鉴定所需材料。医疗机构在收到通知后十日内提交材料,包括病历摘要、书面陈述及答辩意见、病历原件及相关资料,以及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提交的文献、教科书相关资料。3. 鉴定专家的抽取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专家鉴定组成人数应为三人以上单数。医学会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和涉及学科来决定鉴定专家人数,一般为三至五人,也有七至十一人的情况。涉及多学科专业的情况下,参加鉴定的主要学科专业的专家不得少于全体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医疗机构可以在申请鉴定时或医学会通知抽取鉴定专家时提出主要学科的专业要求。4. 鉴定会的准备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的医、患双方当事人每方人数不超过三人。医疗纠纷相关科室应安排科室主任或当事医务人员,以及负责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参加鉴定会。如果涉及多个科室和当事人超过三人,当事医务人员可以到鉴定现场,在鉴定会场外等待专家提问。在鉴定会召开之前,职能部门应组织临床科室及法律顾问认真讨论,准备答辩陈述材料及参加鉴定会发言和回答专家的提问。5.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
在鉴定会场上,医方应在患方之后进入会场。医方不应与认识的鉴定专家打招呼或致意。鉴定会开始后,患方先进行陈述十五分钟,随后医方进行陈述十五分钟。医疗机构陈述中,主管医生先向鉴定专家汇报病情简介,科室主任进行补充,职能部门或律师进行答辩。注意时间分配,不要超过规定时限。医、患双方陈述后,进入专家提问环节。最后,医、患双方各有五分钟的最后陈述时间,医方可以整理专家提问的问题,尤其是对医疗机构不利的问题,进行答辩回答。鉴定会不是法庭,也不是辩论会,医、患双方在鉴定会上不能直接对话。因此,对患方提出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回答,但对鉴定专家的提问必须回答。对鉴定专家提出的问题,只需做客观回答,不需要过多解释,更不要向鉴定专家反问。鉴定会结束后,医方先退场,患方再退场,以免患方产生误会。
6.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
医学会在收到医、患双方提交的鉴定材料后四十五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书根据委托或交由单位的要求,分别送达医、患双方、卫生局和法院。如果医、患双方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书后十五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或法院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和医疗事故鉴定书的内容。专家鉴定组成员可主动要求回避,当事人也可向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鉴定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提交的材料、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医疗行为是否违法、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