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及其家属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或生命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申请。这一规定与我国诉讼法对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相同。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确保医疗事故鉴定与医疗纠纷诉讼在时间上相衔接,避免鉴定与诉讼时间脱节,使卫生行政部门与法院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医疗纠纷案件。
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在明确自身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决定是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否则,由于时间延迟而错过申请鉴定的机会。
当发生医疗纠纷后,如果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疗机构通过协商共同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鉴定手续。到达医学会后,需填写相关表格、提供身份证明等材料。如果其中一方当事人不愿或无法一同到达现场办理手续,可以提交书面材料表明愿意通过医疗事故鉴定并与对方协商一致。这是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的情况。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会在10日内进行是否受理的审查,并作出决定。对符合鉴定规定的申请,会予以受理;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并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在受理决定作出后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换句话说,卫生行政部门先进行受理审查,审查通过后将申请转交给医学会进行鉴定。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及要求。鉴定涉及专家选择,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需回避某些情形,如当事人身份及利害关系等。书面陈述意见需向医学会提交医疗事故描述及相关细节。鉴定流程包括申请鉴定、缴纳费用、提交材料、专家选择等步骤。专家讨论后出具医鉴结
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民法通则》、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文章还介绍了二元制处理机制的问题,包括混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针对医患纠纷处理的途径,提出了根据条例规定采取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