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人并非临床医师,因此不能对临床医学进行鉴定,也不具备临床医师的执业资格。
由于临床医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质,法医无法胜任医疗过失的鉴定工作。现行医学分科越来越细,非该专科的医师很难评估疾病演变过程的转归。法医缺乏对临床医治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候群的经验,因此其作出的医疗过失鉴定很难得到众多资深医学专家的认可,其公正性缺乏科学基础和客观性。
某些司法鉴定结论具有较强的推论性,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建议成立医疗过失鉴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医学专业专家和法院法医组成。每个省、市应设立医院过失鉴定专家库,按专业进行分组。在每次鉴定时,可以由医患双方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与法院派遣的法医共同参加鉴定,以体现医学过失鉴定的权威性和合理性。
建议将医疗过失鉴定会设立在司法部、司法局或学术团体,脱离卫生行政部门的影响。每次鉴定应由法院委托,由法院法官主持,鉴定委员会秘书负责文秘及辅助工作。
建议鉴定内容应包括:医患争议的医疗纠纷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确定医疗过失方的过错比例,确定患者自身条件及疾病本身发展转归因素所占的比例,评定患者伤残程度,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继续治疗以及所需的合理费用。
通过建立这样的医疗过失鉴定委员会,可以有助于确定医疗赔偿案件中的过错责任,为判案法官提供依据,平息医患双方的不平衡心态,促进医疗赔偿案件的公正处理。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和医疗事故鉴定书的内容。专家鉴定组成员可主动要求回避,当事人也可向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鉴定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提交的材料、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医疗行为是否违法、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