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四种:
完全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主要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次要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轻微责任指的是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在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的情况,即医患双方各自承担50%的责任。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赔偿数额有较大影响,这与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相比,更为公正合理。相较于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这一规定更加合理。
医疗事故纠纷中的抗辩事由是指医疗单位为对抗患方的诉讼请求,以使自身免除或减轻民事责任而提出的事实理由。根据《条例》的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单位不承担民事责任: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情形。
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情形。
由无过错的输血导致的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形。
因不可抗力导致的不良后果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风险是医疗事故责任的抗辩事由之一,包括医疗意外和并发症。
医疗意外指的是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不良后果,以及在现有医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医疗意外的发生并非是医务人员的医务过失所致,而是患者自身体质变化和特殊病种结合在一起突然发生的,并且医务人员本身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不能预见和避免,因此可以作为医疗事故的抗辩事由。
并发症指的是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一种疾病合并发生另一种疾病,而后一种疾病是医务人员难以预料和防范的。并发症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后一种或几种疾病的发生是由前一种病症所引起的;二是后一种疾病的出现具有突发性,即前后疾病之间不具有自然规律上的因果关系,只具有偶然的因果关系;三是后一种疾病的出现并非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所导致。根据《条例》的规定,并发症可以作为医疗事故的抗辩事由,但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有充分的医学事实证明某种损害后果确实常常伴随某种手术发生;二是证明在施治过程中确无违法行为。
对于一些可以预见的医疗风险,如激素的副作用等,如果医方在治疗前已向患者充分说明并征得其同意,且在治疗过程中医方没有违法行为,同样可以作为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
医疗事故精神赔偿标准的法律解析,介绍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定义和计算方式。文章指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考虑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同时,赔偿原则包括与具体案件的医疗事故等级相适应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法及赔偿标准。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一种货币补偿方式。计算基础是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年平均生活费,具体年限根据患者和事故后果确定。赔偿方式需一次性结算,由医疗机构支付。计算时考虑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医疗过失责任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