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否构成犯罪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根据以下三种情况,司法机关可以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丢失、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病案和有关资料,并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2. 医务人员由于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员死亡,且情节恶劣已构成犯罪。
3. 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后,以寻衅滋事为借口,扰乱医疗工作正常秩序,并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医疗责任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主体是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诊疗人员及护理人员。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直接导致病员死亡、残废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技术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技术过失所致的事故。医疗责任事故罪追究的是责任事故。构成该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医务人员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即客观上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
2. 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3. 上述违章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 主观上对违章是故意的,对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结果是过失的,因此主观上具有罪过。
绝大多数医疗事故案例属于民事案件。民事案件主要以经济赔偿为主。我国民法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而医疗事故法调整一定范围内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即调整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 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以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 医疗事故补偿费由医疗单位支付给病员或其家属。病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不得削减病员或其家属依法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补贴。
3. 由于医疗事故造成的病员医疗费用增加,由医疗单位支付。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法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一般采取批评教育从严、惩罚处理从宽的原则,大多采用行政手段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将由司法机构依法处理。对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根据事故等级、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予以下行政处分:
一级医效事故: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二级医效事故: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
三级医效事故: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
医疗机构应承担行政责任的多种情形。包括违反告知义务、拒绝提供资料服务、病历资料管理不当、监控部门和预案不完善、未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尸体处理不当等。行政责任主要表现为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等。此外,还讨论了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医疗事故中的体现。
医疗侵权责任中的追偿权问题。依据《侵权责任法》,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造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向责任人追偿。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赔偿后,还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等责任主体追偿。追偿权的范围
医疗事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后,有人故意丢失、篡改、隐藏、伪造、销毁病案和相关资料,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或者医务人员因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人死亡,且情节恶劣构成犯罪;或者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后寻衅滋事,扰乱医疗工作秩序,
医疗机构对于误诊造成的医疗事故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医疗费是根据患者因医疗事故所需治疗费用计算,不包括原发病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是根据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