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否构成犯罪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根据以下三种情况,司法机关可以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丢失、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病案和有关资料,并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2. 医务人员由于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员死亡,且情节恶劣已构成犯罪。
3. 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后,以寻衅滋事为借口,扰乱医疗工作正常秩序,并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医疗责任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主体是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诊疗人员及护理人员。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直接导致病员死亡、残废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技术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技术过失所致的事故。医疗责任事故罪追究的是责任事故。构成该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医务人员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即客观上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
2. 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3. 上述违章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4. 主观上对违章是故意的,对导致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结果是过失的,因此主观上具有罪过。
绝大多数医疗事故案例属于民事案件。民事案件主要以经济赔偿为主。我国民法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而医疗事故法调整一定范围内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即调整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 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以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 医疗事故补偿费由医疗单位支付给病员或其家属。病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不得削减病员或其家属依法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补贴。
3. 由于医疗事故造成的病员医疗费用增加,由医疗单位支付。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法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一般采取批评教育从严、惩罚处理从宽的原则,大多采用行政手段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将由司法机构依法处理。对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根据事故等级、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予以下行政处分:
一级医效事故: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二级医效事故: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
三级医效事故: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
医疗机构对于误诊造成的医疗事故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医疗费是根据患者因医疗事故所需治疗费用计算,不包括原发病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是根据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
医疗过错,只有在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承担刑事责任。构成医疗事故罪,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