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责任,其主要目的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刑事责任不仅可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权和政治权,还可以限制和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甚至于剥夺其生命。
犯罪行为必须具备的四个构成要件之一是犯罪主体,也就是实施犯罪行为并依法对自己罪行负刑事责任的人。犯罪主体可以分为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两种。
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是一个脑力与体力、知识与经验、情感与意志等诸因素相统一的有机体。自然人犯罪行为是由个人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行为构成的,其犯罪责任由犯罪人个人承担。
法人是以自然人为基础组成的人格化的社会有机整体,它有自身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法人作为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是法人这个有机整体的犯罪。除了人们熟悉的自然人犯罪,我国刑法还规定了法人刑事责任。法人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单罚制和双罚制。
单罚制是指在法人实施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下,不处罚法人组织本身,只处罚法人的代表人、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双罚制是指在法人实施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下,不仅处罚法人本身,而且处罚法人的代表人、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由于法人与自然人在属性上的差异,所以法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法与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法并不相同。法人只能适用财产刑和资格刑。
医务人员作为刑事责任主体,其行为特点是在医疗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漠不关心。他们严重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根据《刑法》第335条的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
根据《条例》第55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将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将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将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医疗事故的情节尚不够刑事处罚,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另外,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执业证书。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作为刑事责任主体,其行为若造成严重后果,将面临刑事追究和行政处罚的双重制裁。
医疗事故罪的认定和处罚。文章介绍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表现、主体、主观要件,以及新刑法对医疗事故罪的处罚规定。文章指出,医疗风险引发的医疗争议不应定为医疗事故罪,只有极少数满足构成医疗事故罪要件的行为才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
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医疗事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问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医疗单位应该对损害赔偿金额设定上限,以限制其责任范围。另一种观点认为,医疗单位应该对损害赔偿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对于责任主体、归责原则等问题也存在争议。本
只要是属于医疗事故,就是违法的。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医院或者经过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的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个体医生所致医疗事故,则行为主体为个体医生本人,其应具备行医资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的违法行为必须发生在医
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一般都是医疗单位或者是医务人员。是否构成犯罪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丢失、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病案和有关资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构成医疗事故的绝大多数案例属于民事案件。对造成医疗技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