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进行了分级和等级的划分,并区分了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然而,并不是所有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都构成医疗事故罪。医疗事故通常是医务人员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只有极少数满足构成医疗事故罪的要件的行为才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
其次,在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经验不足或单位医疗技术设备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医疗损害并不属于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况,因此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罪。
再次,医疗风险引发的医疗争议不应被定为医疗事故罪。由于某些高难度手术常常伴随着巨大的医疗风险,如果将由医疗风险引发的不良后果视为犯罪处理,将严重阻碍医学事业的发展,打击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患者就医更加困难。医疗风险主要指由于现代医疗水平的有限性,在诊疗过程中发生了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
1、医疗事故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和医务工作管理秩序。
2、医疗事故罪的客观表现为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里需要注意法条中的两个“严重”,首先是医务人员必须是严重不负责任,一般意义上的不负责任或由于技术水平所限而发生的问题不能作为定罪依据;其次,必须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例如伤残或死亡,并且这些严重后果必须是由医生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引起的。如果医生确实存在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患者的死亡主要是由于其病情的凶险性和严重性所致,那么就不满足构成本罪的要件。
3、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医务人员,非医务人员“行医”侵害患者生命健康利益的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等。
4、医疗事故罪的主观要件是过失,其中过失主要是指业务过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5条的规定,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犯罪的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指医疗人员在医疗事故构成犯罪情况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严厉,包括剥夺财产权、政治权利及人身自由等。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法人主体主要指企业或组织。在医疗事故中,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及处理办法。包括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意外、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试验性诊疗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院仍可能因其他原因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及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认定医疗事故罪应注意划清的界限。包括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医疗技术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的界限。正确划清这些界限对于减少医疗事故、化解矛盾、维护权益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