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的自然人。根据刑法第335条的规定,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但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犯罪主体的认定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即医务人员是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还是指医疗机构中所有的工作人员,这对于区别本罪与其他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医务人员可以分为卫生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从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医学、中医学的工作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这些人包括在公立医疗机构及企业、社会办医疗机构内工作的医务人员,也包括拥有合法执照开业的个体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主要指工程技术人员、行政党务管理人员、工勤人员。
目前,在法学界和医学界,对于卫生技术人员触犯刑法第335条时,依法构成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不存在异议。但对于在医疗机构中的其他人员是否能够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国内法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视为医务人员,因为诊疗护理工作是群体性的活动,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应包括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第二种意见认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只能是卫生技术人员,刑法对医疗事故罪的惩治特指这类人员及其专业特殊性。其他行政党务管理、工勤、工程技术人员均不能成为犯罪主体。
第三种意见认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除卫生技术人员之外,还应包括医疗机构中其他负有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而必须实施某种特定的行为义务的人员。如果这些人员因违背了此种义务而造成刑法规定的危害结果时,应以医疗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
筆者認?椋?楸咀镏魈宓囊轿袢嗽保鲋钢苯哟邮抡锪苹だ砉ぷ鞯奈郎际跞嗽薄6杂谏砑媪街埃仁切姓人员又是业务人员的人,在行使医务人员职责时,应视为医务人员,能成为本罪主体。除此之外的非卫生技术人员均不能构成本罪主体,如在医疗单位工作的其他党政、后勤人员。
尽管某些由医疗单位的非医务人员所引起的事故也可称为医疗事故,并由医疗单位对外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在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时,则对非医务人员可视行为人的具体身份分别定罪。对医疗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因失职造成事故的如何定性处理,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对这种医疗单位行政管理人员瞎指挥、乱干预医疗行为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重伤的,可以分别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那些既属于党政管理人员又属于卫生技术人员的人,例如,医院业务副院长在履行与诊疗护理工作有直接关系的职责中,因过失导致严重结果的,则可以成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推拿店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的问题。文章指出,只要未取得行医资格从事诊疗活动就属于非法行医,包括违反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文章还提到了非法行医罪和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因此,开推拿店的人如果没有取得相应的医疗执业资格,从事医疗行为就可能构成非
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及医疗责任事故罪的定义。医疗事故罪侵犯的客体包括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病人。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行为人必须是医务人员,且其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就诊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根据法律规定,不同情况将追究直接
证明构成医疗事故罪的证据种类。包括门诊及住院病历、化验单及各类检查结果、处方及药品包装袋、手术中切除的组织、输血输液剩余液以及死者尸体等。这些证据对于认定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非法行医犯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非法行医犯罪的主体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在违反医疗管理法规的情况下非法行医,造成严重后果。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则是已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在合法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因违反规章制度导致不良后果。两者在犯罪主体和主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