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责任 > 其它医疗事故责任 > 医院患者走失是谁的责任

医院患者走失是谁的责任

时间:2024-04-28 浏览:1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4529
在现实生活中患者有病时,一般会到医院治疗的,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就有可能要住院治疗,在住院治疗期间,医院要履行一定的责任,那么医院患者走失是由归一方承担责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医院患者走失的责任归属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与医疗机构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如果患者走失,若医疗机构已尽到应尽的义务,则由患者及其家属承担责任;若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则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被侵权人若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根据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若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则应承担侵权责任。若是由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责任应由第三人承担;若是管理人或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医疗纠纷处理技巧

及时报告

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若发现医疗中存在的过失导致对方受到损害或使用的药品错误等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负责人反映,及时进行调查并采取医疗措施,以减少损害结果。

采取措施,减轻损害

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时,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并向患者进行解释。

分级报告

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针对事故发生的成因和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程度等具体情况,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若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院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患者复印病历

若患者受伤害,并想要复印病历作为相关证据材料,医院应允许其进行复印。

封存现场实物

对于医疗事故中存在的疑似引起不良后果的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医疗用品,双方应在协商后进行封存和检测,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

双方协商

医疗事故发生后,医院应主动与患者协商,争取损害补偿,尽量以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若双方能达成一致,应出具协议书并在7日内向卫生部门报告。

提交医疗事故鉴定资料

患者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医院应配合并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积极参与调查。

法院调解或判决后报告

若协商不成,患者向法院起诉,可在法院主持下进行和解。若和解不成,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出具判决书。医院应在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调解书或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判决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尸检程序、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措施等。法律规定需确定死因后确定责任归属,如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整容失败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就诊、收集证据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患者×××因胆结石在×××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取石手术后出现医疗纠纷,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患者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失行为,如未及时调整手术方案,盲目手术等,导致胆肝管损伤等严重后果。患者已转至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抢救并保住了性命,现处于康

  • 医疗事故调查报告:医疗操作过失导致严重后果

    医疗事故调查报告,指出一起医疗操作过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医院未经家属同意进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不当导致并发症,需要二次手术修复。医院全责,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手术审批不当且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这起事件引发深刻教训,强调治疗应建立在确实存在疾病的基础

  • 原告刘某主张医疗事故责任
  • 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责任
  •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及等级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