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需填写完整的索赔申请书。
申请人需提供个人身份证、病历本、就诊资料、住院资料等相关证明材料。
根据条例规定,申请人还需提供其他必要材料。
争议处理机关将在10日内对患者的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审查内容包括管辖范围、申请人资格、时限以及是否进入诉讼程序或调解结案等。
争议处理机关将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是否受理。若不予受理,争议处理机关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自受理决定作出之日起的5日内,争议处理机关将相关材料移交市医学会组织进行首次鉴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市医学会将按照条例规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市卫生局将审核鉴定人员的资格和专业类别,以及鉴定程序。
医学会鉴定结论应包含以下内容:
经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申请调解。双方需签署调解委托书,并按照自愿原则和条例规定进行赔偿调解。
若调解成功,将制作调解书;若调解不成,案件将进入法律程序。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医疗纠纷调解分为行政机关、民间组织和法院附设诉讼前调解等类型。除了卫生行政机关的调解,发展其他调解方式有利于公正合理解决医疗纠纷。调解具有契约性,不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医疗纠纷当事人应保留二次选择权,最终可采用其他纠纷解决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程序。医疗机构需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或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包括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等。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组织调查,参与人员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医学专家。对于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的重大医疗过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