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争议,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双方当事人请求的情况下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过程中,必须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金额。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达成赔偿金额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并履行协议。如果调解不成或者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再进行调解。
对于病人和病人家属来说,在解决医疗纠纷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过激行为。由于病人及其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对疾病认识不足,很难判断不良后果的原因。因此,他们应耐心听取医生和医院方面的解释,相信医院和科学。同时,他们可以向熟悉的医生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可以向专门负责处理医疗纠纷的咨询机构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如果他们认为医院和医生的解释不令人满意,可以书面提出问题并要求医院进行调查和解释。当病人方面掌握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医生和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行为,并且该过错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可以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经过协商,如果双方都认为赔偿金额可以接受,可以达成协议。在与医院协调的过程中,病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后,医院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这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
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病人及其家属有权向医疗单位提出查处要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病人及其家属可以要求医疗单位进行调查处理。如果医院不积极调查处理并隐瞒真相,不解释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和处理意见,病人及其家属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请处理。
个体诊所中的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个体诊所无权自行调查处理医疗纠纷。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单位必须立即妥善保管相关的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或销毁。对于由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应暂时封存保留现场实物以备检验。这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
在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中,如果死亡原因不明确,应进行尸体解剖。根据相关规定,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必须进行尸检。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请当地法医参加。如果医疗单位或病人家属拒绝或拖延尸体解剖,超过48小时影响死因判定,拒绝或拖延的一方将承担责任。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