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协议的医疗事故怎么处理
时间:2024-07-31 浏览:4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医患双方协商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法定途经之一。但在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后,患者方反悔的情况。法律上对此应如何处理,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总结如下:
签订协议后的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一、医患自行协商是民事合同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也可提供调解服务,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自行协商解决争议,达成书面协议,是遵循自愿、合法、平等和公平原则的民事合同。
二、协议后的患者反悔引发诉讼
1、患者具有诉讼权利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是一种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规定,协议可以撤销,如果存在胁迫、欺诈、重大误解、显示不公平等情形。在协议撤销之前,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然而,医方无法阻止患者提起民事诉讼来撤销协议,法院是否支持将在诉讼过程中进行实体审查。2、诉讼有时间限制对于撤销合同的诉讼请求,法律规定了时间限制,即法律上所称的诉讼时效。这个时间限制是固定的,为一年。如果医患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签订协议后一年后反悔,法律将不予支持。如果患者认为协议不公平,应该在一年内提起诉讼,否则将被视为过时不候。3、只能提起合同之诉,不能提起侵权之诉患者只能就协议书提起合同之诉,而不能主张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患者不再有选择权。4、举证责任不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作为医疗机构,应当重点证明双方签订的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患者方举证证明存在胁迫、欺诈是困难的,唯一的途径是申请鉴定。如果确定为医疗事故,并且根据条例可以获得超过协议规定数额的赔偿,这将证明原告撤销协议的理由存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中的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
医疗事故中的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也无效,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协议免责适用于民事和行政责任,但不适用于刑事责任,我国的刑事制度也在改革以考虑被告人积极赔偿的情况。
-
医疗费用的强制支付问题
关于医疗费用的强制支付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需要抢救治疗时,当事人应预付医疗费用,公安机关也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工伤事故中,职工需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费用符合相关标准才能获得赔偿。赔偿金额计算公式包括诊疗、药品和住院服务
-
原告向爱茂诉讼被告会同县金龙乡卫生院医疗事故责任纠纷案
原告向爱茂诉被告会同县金龙乡卫生院医疗事故责任纠纷案。案件涉及医疗误诊和抢救不当导致患者死亡。经调解会议达成协议后,原告反悔要求赔偿。法院认为协议合法有效,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原告提起上诉,主张赔偿协议仅与医生个人签订,请求二审法院判令卫生院赔偿损失。
-
医疗事故死亡赔偿标准的确定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导致死亡的赔偿标准。赔偿金额取决于医疗事故的等级、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以及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关系。卫生行政部门可进行赔偿调解,如调解达成协议后应履行约定。赔偿计算考虑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和患
-
赡养老人协议书
-
劳动合同工伤的赔偿标准
-
老人赡养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