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商业银行法 > 商业银行设立 > 同业拆借应遵守哪些要求

同业拆借应遵守哪些要求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278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同业拆借,就是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短期资金的行为。那么,从法律上来看,同业拆借应遵守什么要求,包括哪些原则呢。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解答有关问题。

一、同业拆借应遵守哪些要求

同业拆借应该遵守什么要求,具体如下所述:

所谓同业拆借,是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短期资金的行为。

对于同业拆借,我国主要由《商业银行法》和《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进行调整。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1、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可参加同业拆借。人民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能参加同业拆借活动。

2、同业拆借资金的期限和利率高限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资金供求情况确定和调整,拆借双方可在规定的限度之内,协商确定拆借资金的具体期限和利率。

3、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和留足必要的备付金之后的存款,严禁占用联行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进行拆放;拆入资金只能用于弥补票据清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严禁用拆借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4、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根据本单位的清偿能力,严格控制拆入资金的数量。各银行每月日平均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上月末各项存款余额的5%;城市信用社每月日平均拆入资金余额和其自有资本金的最高比例为2:1;其他金融机构每月日平均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自有资本金。

5、同业拆借利息及服务费收入一律转账结算,不得收取现金。在利息或服务费之外,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回扣”和“好处费”。

6、参加同业拆借的双方必须签订拆解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拆借金额、期限、利率、资金用途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对违反合同的,要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二.同业拆借有哪些原则

同业拆借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自愿、平等互利原则

同业拆借作为一种市场信用交易,必须充分承认和尊重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坚持自愿、互利原则,任何强制性的干预,都会影响银行利益和资金合理流动,不利于同业拆借的健康发展。

2.短期融通原则

同业拆借是一种短期性借贷,其资金来源是拆*行暂时的超额准备,其资金运用是解决拆*行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在西方国家,拆借期限一般是隔夜的,今借明还,最多不过3.5天。在我国,头寸拆借不超过7天,短期拆借最长不超过4个月。因此商业银行应避免将同业拆借资金用于发放长期贷款和进行长期投资。

3.恪守信用原则

这是同业拆借的基本要求。在拆借双方中,拆*行的资金一般是暂时闲置的资金,期限短、资金数量有限,因此,拆*行一定要按照“有借有还”的原则,保证按期偿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 外资金融机构对外汇业务和非外商投资企业的部分外汇业务的条件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进行外汇业务和非外商投资企业部分外汇业务的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如外国银行分行、独资银行、合资银行、独资财务公司和合资财务公司,文章详细列出了它们开展各类业务所需的营运资金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要求。同时,文章还涉及这些机

  •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政策性剥离和商业性剥离。政策性剥离涉及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清算,具有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性质;商业性剥离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针对银行不良资产及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文章提出了处理方法,包括将贷款转为

  • 如何减轻税负、增加投资收益

    如何通过购买国债、保险、教育储蓄以及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来减轻税负并增加投资收益。购买国债和保险可获得较高收益并避免利息税;教育储蓄可免税;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也免征个人所得税;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良好的短期投资方式。

  • 信用卡逾期10万没钱还了怎么办啊
  • 公民私人放高利贷犯法么
  • 放高利贷犯法吗会判刑么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