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资金紧张
2. 对提交的资料需要进一步核实
(1) 贷款申请
借款人需要贷款时,应向主办银行或其他银行的经办机构直接提出申请。申请书中应包括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偿还能力及还款方式等基本内容。
(2) 信用评估
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的领导者的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等评估项目,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3) 贷款调查及审批
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的申请后,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的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在经过上述调查之后,贷款人根据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查意见,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贷款申请。
(1) 借款合同
贷款人所有贷出的款项均应签订借款合同,合同中至少应包括借款种类、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基本内容,还应详细列出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2) 担保合同
保证贷款应由保证人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或保证人在借款合同上载明与贷款人协商一致的保证条款,并由保证人签署姓名。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应由抵押人、出质人与贷款人签订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的,不得省略登记程序。
(3) 贷款运营
贷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时及按批发放贷款。若贷款人不按合同约定按期发放贷款,应偿付违约金;借款人不按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贷款,也应偿付违约金。
(4) 贷后检查及收回贷款
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后,应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的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在期限届满时,及时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借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时间足额归还贷款本息。
(1) 不良贷款的定义
不良贷款包括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其中,呆账贷款是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确认为无法偿还,而列为呆账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逾期(含展期后到期)超过2年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经终止、项目已经停建的贷款(不含呆账贷款);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 贷款质量等级
根据巴塞尔协议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等级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信贷资产分类的规定,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后三级次级、可疑和损失资产为不良资产。
(3) 不良贷款的登记
不良贷款由会计、信贷部门提供数据,由稽核部门负责审核并按规定的权限认定。贷款人应按季度填报不良贷款情况表,并报送上级部门、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当地的分支机构。
(4) 不良贷款的考核
金融机构的呆账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不得超过中国银监会和央行规定的比例。金融机构应对所属的分支机构下达考核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的具体指标,以督促各部门防范贷款风险。
(5) 不良贷款的催收和呆账贷款的冲销
金融机构的信贷部门负责对不良贷款的催收,稽核部门负责对催收情况的检查。金融机构必须按照有关金融法规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并按照呆账冲销的条件和程序冲销呆账贷款。未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不得豁免借款人偿还贷款的义务;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贷款人豁免借款人偿还贷款的义务。
(1) 贷款债权不因借款人单方面行为消灭
借款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借兼并、破产或股份制改造等机会和方法逃避贷款债务,不得借承包、租赁等方法逃避贷款人的信贷监管和偿还贷款本息的义务。
(2) 债权重组
当借款人尚未偿还贷款前,贷款人有权参与处于兼并、破产或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有关借款人的债务重组活动,参加借款人的清算或债权人会议,中心围绕如何要求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落实有关偿还债务的具体事项并达成书面协议。
负债比权益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负债比权益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反映财务杠杆的使用程度,过高的比率增加资本风险,过低则可能反映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欠佳。合理把握借款经营风险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需谨慎处理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和权益平衡问题
股票配资的定义及流程。在配资前,客户需了解合作模式和条款,如风控措施和账户限制。签署合作协议后,客户需存入风险保证金,并获得账户密码后开始交易。配资客户需根据操作情况选择合适的配资比例和资金规模。
房产作为抵押物的相关问题。要求房产必须具备明晰的产权,符合国家上市交易条件,并且未列入城市改造拆迁规划,具备房产证和土地证。对于不同类型的贷款用途,如企业经营、个人消费和购买商用房等,所需准备的资料和贷款额度、利率、年限等也有所不同。此外,农村住房抵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体及相关制度。主体包括普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前者以自家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后者以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同时,讨论了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制度,包括土地资产评估机制和土地资产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