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之所以被称为“金边债券”是因为其安全性好,即风险小,而并非收益高所致。目前,我国的国债安全性好,收益且高,故此称之为“超金边债券”。
根据资产选择理论,风险-收益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即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因为国债的风险小于银行存款的风险,所以其收益也相对较低遵照此原理,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债利率设计的一般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如美国、加拿大两国。美国从1980年年均存款利率都低于年均国*券利率,最为典型;而加拿大除85、87、91年国*券年均利率略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外,也符合资产选择的基本原理。
国债便成为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资产,即“超金边债券”。中国国债便具有这一特征。在实践中表现为国债的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从1985年开始,中国国*券的发行利率都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这显然不符合资产选择的基本原理。
相对于银行存款而言较高的利率是我国国债“超金边”的基本成因,其形成机制如下:
1、财政状况恶化导致对资金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伴随着“减税让利”,财政愈发入不敷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强,要求财政提供更为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弥补财政赤字和筹集经济建设资金,财政表现出对资金的迫切要求。增加税收和向银行透支阻力重重,增发国债便成为唯一合法的途径。在经历了行政性摊派、低息发行,投资者因利益受损而抵触之后,政府开始采用经济手段运作。为了保证资金供应的及时、足额,除了用法令保障国债的发行以外,以高的利息来取悦债权人就成为必然。实际上十几年来财政银行孰大孰小的争论,在很大意义上讲便是对资金控制的争夺。在对民间财富争夺的博奕过程中,纳-什均衡并未实现,反而使得资金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利率的上升。
2、国债流动性的缺乏
金融资产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的一般关系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流动性同收益成反比,即风险越高,收益越高;流动性越低,收益越高。国有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国债和银行存款的风险大致相同。但是国债的流动性在目前远远不能与银行存款的流动性相提并论。这一资产定价模式决定了金边债券的利率非高不可,否则便失去了应债的来源。
3、税收豁免
西方税制中对国债利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的税务处理是不同的。对前者免税,对后者一般课征资本利得税。从而使得投资者不致于因投资于低利率的国债而造成过高的福利损失。国债是名副其实的金边债券。
我国对国债利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皆实行税收豁免。如此,依靠税收优惠均衡二者收益的机制便不存在,以银行存款收益作参照系,国债利率只有较高才行。
离婚时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共同财产的分配方式。当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或按市价分配有困难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数量按比例进行分配。解释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解释。
债券相关的多种文件,包括债券说明书、债券承购协议、债券受托协议、债券登记代理协议、债券支付代理协议和律师意见书。这些文件分别详细描述了债券的发行条件、条款、发行方式及各方职责义务等。其中,律师意见书是针对债券发行相关问题的法律意见。
建筑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的多种类型。按债券期限、是否记名、有无担保、可否提前赎回、票面利率是否变动、发行人是否给予投资者选择权、发行方式、持有人是否参加公司利润分配以及发行债券的目的等标准,建筑公司债券可分为多种类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债券满足了不同投资者
拟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定义、特点、优点和风险因素。可交换公司债券是上市公司股东合法发行的一种债券,持有人可将其交换成上市公司的股份。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具有低成本融资、溢价减持子公司股票的机会和风险分散等优点。同时,投资本期债券需承担利率风险、流动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