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属于实体内容,不是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强制性审查要件。只要债权人起诉时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其对债务人的债权存在,人民法院就应该受理。至于债权是否合法,应在代位权诉讼中进行审查和确认。
根据《民诉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只对证据作形式上审查,只要当事人提供证明债权存在的证据,符合《民诉法》有关受理案件的规定,人民法院就应该受理。如果所有债权都需先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通过审理确认其合法性,无疑会增加代位权诉讼成本,使代位权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只要当事人提供了债权存在相应的证据,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审理。债权是否合法,在诉讼中再予审查确认。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关于债务人对于第三人权力的范围,《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仅限于到期债权,过于狭窄,不符合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立法目的,使该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对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到期债权为代位权行使的对象,应采取目的性扩张的方法加以解释。主张可代位行使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包括纯粹的财产权利、主要为财产上的利益而承认的权利,以及诉讼上的权利。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债权代位权的归属和行使条件。首先,债权人需要对债务人享有合法债权;其次,债务人须对第三人享有权利;第三,债务人必须怠于行使权利;第四,债务人已陷于迟延;最后,行使代位权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债权代位权的行使条件。
关于代位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争议。主要讨论了未经确认的债权能否行使代位权的问题,同时阐述了代位权的客体范围、行使方式和行使效果等内容。摘要认为,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只需提供一般证据证明债权的存在,法院应受理。代位权的客体范围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代位权诉讼规定。当债务人因消极行为或与第三方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权益时,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代位行使债务人权利。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该制度有助于保障债权人利益,弥补传统保全制度的不足。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债权未到期能否行使代位权及其法律依据。当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债权面临风险时,为保障债权人利益,法律允许其提前行使代位权。代位权的行使方式包括径直行使和通过诉讼方式行使,其中诉讼方式更为严谨,旨在防止债权人滥用权利并保护第三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