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什么为限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二、代位权的行使条件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确定,且必须已届清偿期。
(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三)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行为已经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四)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为债权人代位权的标的。债权人的代位权属于涉及第三人之权的权利,若债务人享有的权利与第三人无涉,自不得成为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对象。
关于债务人对于第三人权力的范围,《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仅限于到期债权,过于狭窄,不符合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立法目的,使该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有鉴于此,对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到期债权为代位权行使的对象,应采取目的性扩张的方法加以解释,主张可代位行使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包括:
1、纯粹的财产权利,如合同债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基于无因管理而生的偿还请求权,物权及物上请求权,以财产利益为目的的形成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抵消权,让与权,清偿受领权等;
2、主要为财产上的利益而承认的权利,例如,对重大误解等民事行为的变更权或者撤销权;
3、诉讼上的权利,例如,代为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等诉讼上的权利。
三、代位权行使条件
1、代位权的行使主体。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主体是债权人本人,并且由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之位行使。当某一债权人已行使代位权后,其他债权人不得就同一权利再次行使代位权。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债权人以同一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代位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将债权人作为共同原告。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时候,应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如果违反此项注意义务造成损失,应负损害赔偿的责任。
2、债权人代位权必须通过诉讼程序行使。
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方式有诉讼方式和径行方式两种。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限制性规定。因为只有通过法院裁判方式才能有效防止债权人滥用代位权,随意处分债务人的财产,不当侵犯债务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债权人与其他未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债务人以及第三人之间因代位权的行使产生纠纷。
3、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范围,以保全债权的必要范围为限。
四、代位权行使期限
《合同法》没有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期限作明确的规定,只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务,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即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行使代位权。有人认为,在债权债务期限届满之前,即使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行为,债权人亦不能行使代位权。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代位权的性质和的片面理解,其存在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代位权的性质来看,代位权就是对债权的担保,也就是说自债权债务形成之日,债务人就应以其所有的全部财产对债权人的债权提供担保,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全债权,保障债权的实现。
2、从代位权的内容来看,除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以外的债权,债权人均可代位行使。
3、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期限届满之前,债务人任何财产的减少,都有可能给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无论其债权债务是否到期,债权人应均可行使代位权。
4、如果人为地限制代位权只能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期限届满之后行使,那么这就给债务人隐匿、转移或放弃财产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利于对债权人债权的保护,从根本上也违背了代位权的性质和设立代位权的立法本意。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即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适用于债务人未行使到期债权导致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放弃债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
关于代位权的法律规定。当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时,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此外,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是一种债权保全方式,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债务人的权利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的行
合同保全的两种方法: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代替债务人行使债权,要求第三人清偿债务或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权。撤销权则是当债务人的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撤销其行为。两种方法的条件和适用范围都有所不同,但都旨在保护债权人的
连环债务中的代位权行使问题。针对丁是否可以越过丙和乙直接向甲行使代位权,存在不同观点。同时,关于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也有三种观点,分别是原告地位、被告地位和第三人地位。文章还讨论了代位权行使的法律依据和债权合法性的审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