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对代位权的规定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条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
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在立法上首次规定了税收代位权制度。这一制度的引进,在我国税法上进一步明确了税收的公法之债的属性,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可以防止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怠于行使其权利对国家税款造成损失,有助于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缴纳。代位权是民法债法上传统的制度,国内的研究也比较成熟。而对税收代位权,由于我国税法规定的滞后性,国内尚无人对之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征管法》第五十条直接移用了《合同法》有关代位权的规定,为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此,有的学者认为,代位权是一种债权的权能,属于民法债权的范畴,它仅适用于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而税收关系中的债务属于公法上的债务,原则上不应适用代位权的规定。在纳税人拖欠税款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享有优先权,可优先于普通债权人接受消偿。另外,作为行政机关的税务机关依法享有采取罚款、没收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制裁的权力,这些足以有效地保障其债权的实现,没有必要规定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纳税人对其税收债务,应以其全部财产包括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作为责任财产而为一般担保。如果纳税人怠于行使其对次债务人享有的权利,作为税收债权人的税务机关为确保税款的征收,可以代位纳税人行使该项权利。具体而言,代位权的行使主要包括如下要件:
债权的实现方式,包括债的担保和债的保全两个方面。债的担保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和金钱担保等。债的保全则涉及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等保护措施。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转让的权利效力和转让条件等。通过法律措施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实现,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基本条件。首先,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必须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其次,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造成债权人损害;第三,债权已到期;最后,债务人的债权不属于自身权利。只有当满足这些条件时,债权人才能行使代位权。
债权人的代位权纠纷诉讼代理的特点。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产生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代位权纠纷涉及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之间的实体法律关系,诉讼复杂,涉及双重抗辩。
合同保全中的代位权和撤销权措施。债权人可通过行使代位权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来保全其权益,条件是债务人存在对外债权并损害债权人权益。同时,债权人也可以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保全自己的权益,特定情形包括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