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转移 > 债务转让 > 债务随资产转移的规则

债务随资产转移的规则

时间:2024-05-08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0201
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会有一些债务或者是获得一些债权的,大家知道这种债务的资产的转移的规则是由哪些吗?其实很简单的,大家这种的债务的随着资产的转移规则也是应用很广泛的。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相关问题。

创设“债务随企业财产转移”原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 制止大量存在的改制逃废债务现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逃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破产过程中的逃债数量,使得“改制逃债”取代了“破产逃债”成为主要的逃债方式。企业通过破产、分立、合资、租赁等改制形式逃避债务,占据了逃废债务总额的92%以上。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从1998年开始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债务随企业财产转移”原则,并在2003年颁布了《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改制规定》),正式确立了该原则。

2. 稳定改制秩序、巩固改制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改制逃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改制的成败与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全局息息相关。维护企业改制成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在考虑维护改制成果、稳定改制秩序和严格贯彻合同法的基础上,对改制合同的效力持谨慎态度,不轻易否定其效力。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法律规则来平衡改制各方当事人的利益风险,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3. 现有法律规则无力解决改制逃废债务的现象

从理论上讲,现有法律规则足以解决企业改制逃废债问题。然而,实践中为什么仍然存在大量企业利用改制逃废债务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法律保护不力。改制逃废债之所以上升为一种经济现象,与我国法律制度不完备有关,来自于实体法、程序法、司法解释和审判导向中的一些规定和做法,为逃债提供了方便之门,使逃债操作变得容易,债务一逃即废,且容易逃避追责。大量企业逃废债务现象的存在,足以说明现有法律规则无力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尽管《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对遏制改制逃废债行为有所规定,但仍然显得不足甚至无能为力。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光在讲话中所指出的,“由于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企业改制政策相对滞后,使得人民法院在面对此类案件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法律适用问题日益突出。”

有关法律规定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况,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类行为。然而,在法院审理企业改制案件的实践中,很少运用这一规定的主要原因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通过人民法院,而法院对相关证明因素的认定会影响撤销权的有效行使。根据该条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证明以下几点:债务人无偿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处分财产;上述财产处分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在以不合理的低价处分财产时,受让人明知;债权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在上述要件中,债权人的损害较易认定,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行为本身就足以说明其清偿出现问题。然而,要证明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处分财产以及受让人的明知则非常困难。明显不合理的低价需要以存在合理的市场价格作为参照,但在企业改制中财产转移往往缺乏市场价格的参考。此外,企业通常会聘请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相关报告,证明其财产转移的价格是合理的。因此,债权人要证明转移价格明显不合理将会非常困难,而要求债权人证明受让人的主观故意更加困难。因此,有学者建议采取推定方式,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只要债权人能够证明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存在,就可以推定受让人明知,然后由受让人承担证明自己善意的责任。此外,《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之后是否可以优先受偿撤销后的财产,这也削弱了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积极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之间债权债务问题如何通过法律解决

    公司之间债权债务问题如何通过法律解决。首先,介绍了如何选择管辖法院,包括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的规定,以及在协商调解中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管辖地的做法。其次,阐述了申请财产保全的重要性,包括在起诉前和起诉中申请财产保全的方法和措施,以防止债务人转移

  • 虚拟法律关系对受诉法院的选择

    虚拟法律关系在受诉法院选择中的应用和影响。文中提到,通过改变案件性质、选择侵权行为地、增添主体或改变诉讼标的额等方式,可以达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受诉法院的目的。同时,也阐述了债权债务转移对管辖权变动的影响,指出转让的只是权利而非义务,受让人不能直接向转

  •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担保合同中止条件的相关内容。在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利中止履行合同,但需要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或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之一。若无确切证据,当事人需承担违约责任。

  • 债务免除的法律特点

    债务免除的法律特点,主要包括免除为无因行为、无偿行为的特点以及不受特定形式的限制等。债务免除需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并可附条件或期限。此外,债权人无需提供对价即可放弃债权,不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 债权转让与代位求偿的区别
  • 债权买受人面临的风险及债权拍卖交接
  • 债务转移的法律要求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