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债务被转让给第三方事宜
时间:2023-11-13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何处理债务被转让给第三方事宜?为了保障债权转让的效力,建议由原债权人直接向原债务人确认债权的受让方,并出具相应承诺书;通知的方式,可以债权人本人通知;此外还要注意风险问题。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上的企业呈现着优胜劣汰的状态,面对即将倒闭的企业,享有债权的企业一定会想尽办法催讨应收账款,其中不免有资不抵债的企业通过将债权转让的方式来清偿债务。那么如何在既保障自己的利益又降低日后的风险纠纷的情况下,妥善并且放心地处理债务被转让给第三方的事宜呢?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债权转让的效力及处理方法
一、债权转让的效力
根据《合同法》规定,除法律规定限制转让的债权之外,其他债权可向第三人转让。债权转让行为在通知债务人时生效。然而,如果债权受让方通过携带或寄送债权转让通知书通知公司,该行为的效力是待定的,需要原债权人确认受让方的身份。在实践中,对于债权重复转让的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应按照通知时间确定,即最先通知债务人的债权转让生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根据各自债务的比例来分摊债权转让。因此,公司需要注意类似事件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法律评价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擅自履行了某一债权受让人的债务,则可能被认定为履行行为无效,面临重复履行的风险。然而,如果公司一味等待对方做出反应,不主动支付,则可能发生逾期付款,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因此,原则上建议由原债权人直接确认债权的受让方,并出具相应承诺书。
二、通知的方式
法律并未明确债权转让时向债务人通知的方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只要出示足以证明债权转让通知真实性的材料,无论是转让人还是受让人都被认为履行了通知的义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应由债权人本人或其可信的委托代理人告知债务人才能认为履行了通知的义务。一般来说,在无法确定通知书真实性及有效性的情况下,建议要求债权人本人通知方可生效。
三、风险提示
1、被诉风险受让方可能根据债权转让协议及通知书等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原债务人有合理的抗辩权,不应承担除货款外的其他责任。为了应对诉讼,公司应尽早搜集相关证据材料,如买卖合同、对账单和通知书,并保留与原债权人之间的函件往来。2、逾期付款风险如果合同有约定,则可能存在承担相关违约金的风险。根据法律规定,可能需要承担逾期付款利息的风险。建议公司致函给原债务人,在确定受让人之前,暂停支付货款并暂停计算逾期付款罚金等事项。或者根据法律规定,将货款提存至公证处,以消除债务并避免产生延迟履行的新债务,有利于保护公司的利益。然而,需要提醒公司的是,从诉讼角度来看,致函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致函给原债权人则代表公司已经收到了债权转让通知,即对上述事实已经自认,在诉讼中应变的余地较小。3、被撤销风险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企业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已经资不抵债,仍对个别债务进行清偿的,法院有权撤销清偿行为。然而,并非所有企业倒闭都会进入破产程序,所以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高。即使发生被撤销的情况,该债权将由法院裁判,对公司影响不大。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务免除的法律特点
债务免除的法律特点,主要包括免除为无因行为、无偿行为的特点以及不受特定形式的限制等。债务免除需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并可附条件或期限。此外,债权人无需提供对价即可放弃债权,不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
债权转让与代位求偿的区别
债权转让与代位求偿在成立要件、法律后果以及解决企业三角债的价值功能方面的区别。债权转让需要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协议,而代位求偿则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直接向次债务人行使权利。在法律后果上,债权转让消灭让与人与受让人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代位权诉讼中
-
债务转移的法律要求
债务转移的定义、条件、合同方式和法律依据。债务转移是合同债务人、债权人与第三人达成协议将合同债务转移给第三人承担,必须所有相关方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且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债务转移的方式包括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协议并经债权人同意,以及债务人、第三人和债
-
债权人是如何转让权利的
企业在采购时,用持有的第三方的债权作为货款支付给销货方,销货方销售货物收到的是应收账款,但是对方债务人不是购货方,而是第三方即原来与购货方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一方。转让应收账款时,转让方对未来应收账款的实现与否负有连带责任的转让行为。比如,用应收账款作抵押
-
债权转让要具备什么法定条件
-
债权转让是怎么划分类型的
-
债务转移是否需要债权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