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合同义务的转移,是指根据当事人的协议或法律规定,债务人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并由第三人取代债务人的地位,履行债务向债权人支付。这是一种新债务人取代原债务人的现象。
(1) 债务是可转移的,但必须是债务人可以亲自履行的债务,不能转移那些必须由债务人亲自履行的债务。
(2) 债务转移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债权人的同意是转移的必要条件。
(3) 债务转移后,原合同关系消灭,产生了新的合同关系。
(4) 债务转移导致合同主体的变更,第三人成为新的合同当事人。
(1) 合同义务的全部转让:即债权人或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协议,由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承担全部债务,原债务人从原有合同关系中解脱出来。这种情况通常称为"免责的债务承担"。
(2) 合同义务的部分转让:即原有债务人并未脱离原有合同关系,而是由第三人加入合同关系,与原债务人一起共同向同一债权人承担合同义务。这种情况通常称为"并存的债务承担"。
无论是合同义务的全部转让还是部分转让,都需要通过协议来转让债务,并且该协议必须得到债权人的同意,才能生效。这是因为债务作为一种义务,必须由债务人履行,而合同义务的履行直接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务转让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
借条的债务转移及其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债务转移需经过债权人同意,新债务人有权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且需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不包括原债务人个人专属的债务。确保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是债务转移合法有效的关键。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王某之间的债务纠纷。原告张某借款给李某,后李某失踪,其母王某承诺两年内还清债务。关于王某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债务转移和保证担保关系,不应让王某承担民事责任。而第二种观点认为形成了并存的债务承担法律关系,
合同先履行一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中止履行的法律规定。先履行方在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下,可以中止履行。但若无确切证据,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