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债权转让的禁止性规定。我国合同法对债权转让的范围做了限制,存在以下三种情形的债权不得转让:
(一)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如借款合同已经约定债权不得转让的;
(二)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如请求支付赡养费和抚养费的权利不得转让;
(三)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该条一般是指基于特定债权人利益和人身信任所成立的债权。如转让的债权存在以上三种情况,将导致债权转让行为无效,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另外,法律规定债权转让应遵循法定形式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依照规定办理,如转让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的债权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2.债权转让的通知义务。我国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债权转让的,转让人和受让人有义务将债权转让的通知以合理的方式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后才对债务人产生效力,实践中最好能够由债务人签收书面的债权转让通知,以防发生纠纷。
3.从权利的转移。债权转让生效后,受让债权一方取得从属于该债权的相关从权利,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里的从权利常见的有抵押权、保证债权、质权、留置权等。债权的受让人在债权转让生效之后,可以据此向相关的抵押人、担保人等主张权利以实现自己的债权。
一、分清债权转让与债务转让、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代为履行的关系
1.四者的概念区别
(1)所谓合同债权转让,指不改变合同的内容,债权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方式将债权移转于第三人。第三人取代原合同中债权人的地位,享有原债权人的债权,原债权人完垒从合同关系中消失,不再享有原合同的债权。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原债务人。
(2)债务转让又称债务承担,是指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达成转移债务的协议。债务由第三人代替行使其义务,第三人取代原合同中债务人的地位,承担原债务人的义务,原债务人完全从合同关系中消失,免除对债务承担的义务。债务承担必须征得债权人的同意。
(3)所谓向第三人履行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协议由债务人将债务向第三人履行,第三人没有因为接受债务而成为合同的当事人。
(4)第三人代为履行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约定由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第三人并没有因为履行债务而成为合同的当事人。
2.四者的关系
(1)该四种法律制度都包含三方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
(2)债权转让和债务转让是合同主体的变更,第三人取得了合同权利或者承担了台同义务,成为合同的当事人。而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代为履行没有改变合同主体,第三人仅仅是作为权利接受者或者义务的履行者,其法律地位应该是等同于债权合同中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代理人。
(3)该四种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第三人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具有债权债务关系,例如,接受债权转让及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往往是债权人的债权人,接受债务转让及第三人代为履行的第三人往往是债务人的债务人。
3.选择债权转让的第三人应该慎重
综上所述,四者外观有许多的相似性,特别是应该区分清楚债权转让与第三人代为履行的关系,如果是第三人代为履行的可以欣然接受,因为根据合同法第65条的规定,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不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但是,债权转让后的第三人(受让人)接受债权转让后成为合同的当事人,当出现合同债务人履行不能,第三人不能够再向合同原债权人主张权利,导致第三人利益损害。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知道债权转让是否符合法律允许以及了解转让关系。并且债券的转让必须与受权人达成一致的意见才可进行以及必须遵守相关的程序和手续才可以真正达到转让关系。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大家可以来法律网进行咨询,我们会提供专业律师为您解答,欢迎您在线法律咨询。
债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借条的重要性。债权转让的有效性取决于债权转让协议的存在和签署。借条在债权转让中并非必需,但转让协议需书面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在偿还债务时应要求原债权人提供收条并签字确认以保护自身权益。《合同法》对债权转让的通知主体存在法律漏洞,
保证责任减免的几种情形以及保证人责任的形式。保证责任的减免包括保证期间届满、约定特定债权人或禁止债权转让、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债务转让和主合同内容变更等情形。保证人的责任形式取决于其承担的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连带保证的法律责任大于一般保证。
债务债权转让的规定及程序。首先强调了债权转让的前提是有效存在的债权。接着,明确了哪些债权具有可让与性,哪些不得转让。随后,指出债权转让需达成转让协议并通知债务人。最后,强调了债权转让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包括批准、登记等手续。
购买债权转让车辆的风险评估。其中存在过户困难、合同纠纷、抵押车辆来源不明和零部件问题等主要风险。购买人应了解相关风险并评估自身承担能力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购买过程中需注意签订合法合同、核实车辆来源、仔细检查车辆零部件等风险因素,以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