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必须明确金额吗
时间:2024-12-20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们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进行债权转让的情况,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及第三方,共同协商好进行的转让协议。而且债权的转让是要符合相关条件,以及还要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那么债权转让必须明确金额吗,大部分人还存在不清楚的地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大家解答。
债权转让的金额确认问题
债权转让必须明确金额
根据《担保法》第22条和《担保法问题解释》第28条的规定,债权转让行为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 必须在保证期限内完成转让。贷款人在保证期限内将债权转让给他人,这是保证人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条件。如果在保证期限届满后进行债权转让,保证人已经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无法代为清偿借款债务。(2) 必须在原保证范围内转让。保证人只在原保证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因此贷款人转让债权时不能超出原保证债权的范围。贷款人可以超出原保证债权范围转让债权,但保证人对超出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超出原保证债权范围的转让主要有两种情况:- 借贷债权数额超出原保证债权数额。- 从债权超出原保证范围,例如原民间借贷保证合同未约定保证利息和实现债权费用,但在债权转让时一并转让。对于超出原保证范围的转让债权,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3) 转让借贷债权必须涉及主债权。根据《担保法》第22条规定,只有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保证人才在原保证担保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对于民间借贷及其保证担保而言,这一规定有两个主要原因:- 借贷主债权是必须保留的内容,通常借贷债权转让都是主债权和从债权一并转让,或者只转让主债权而不转让从债权。- 从债权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例如利息和实现债权费用,只有在一定时候才能明确具体数额,而在主债权转让时往往是不确定的,这给转让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如果贷款人只转让从债权而不转让主债权,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转让金额问题
一份债权金额可以分次转让,单笔转让并无金额限制,但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任何一笔转让都应当通知债务人。如果一份债权多次转让,按照通知的先后顺序,通知在先的转让生效。如果出现了超额转让债权,根据通知的先后顺序,先通知的转让生效并先行受偿,剩余的份额按照通知顺序受偿。如果出现不足受偿的情况,且受让人已全额支付转让款,受让人有权要求转让人退还不足部分转让款。目前的法律并无任何规定可以保证受让人确信所受让的债权是否超额。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资产合计中的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在资产合计中的地位和分类,包括实物类不良资产、债权类不良资产和股权类不良资产。文章还介绍了与不良资产收购、清收相关的法律依据以及不良资产收购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合法有效的债权转让、对债务人进行全面调查、审查其他担保物权等。合理确定资产价格和
-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则对债务人不产生效力。此外,债权转让需符合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的要求,不符合则无效。结论指出,债权人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债权转让的有效性。
-
债权转让的内部效力认定方式
债权转让的内部效力认定方式,包括债权的移转方式、债权证明文件的交付、从权利的转移以及债权的瑕疵担保责任。在债权转让过程中,受让人需了解不同移转方式下的权益变化,让与人应交付相关债权证明文件并从权利一并转移。对于债权的瑕疵担保责任,让与人需对转让的债权
-
侵权拍卖的特点
侵权拍卖的特点。首先,由于物权和债权的差异,侵权拍卖的实现程度具有不确定性。其次,买受人面临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需了解风险并规避。最后,侵权拍卖的交接方式具有特殊性,涉及债权转让协议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的签订和移交。
-
公司合并后,债权债务关系转移
-
不当得利债权能够转让吗
-
共同保证人如何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