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金融债务 > 大数据金融存在哪些问题

大数据金融存在哪些问题

时间:2025-02-10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1617
很多互联网的企业家都预言,企业以后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是大数据,大数据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企业通过收集个人的一些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等的数据,然后将所有人数据整合后可以预测人们的一下步行为,那么大数据金融存在哪些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为小编进行解答。

大数据的法律问题

一、大数据对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个人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这引发了隐私和安全方面的担忧。大量收集的个人数据包括了个人所在位置、购买偏好、健康和财务情况等,而金融交易习惯、持有资产分布和信用状况等更加详细的数据也被存储和分析。这使得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能够获得更低价格和更符合需求的金融服务,提高了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

然而,与此同时,大数据也带来了隐私、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个人隐私问题远远超出了常规的身份确认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只需要几项参照因素就可以确认95%的个人身份。此外,个人在城市中的路径、个性化医疗和大量个人健康数据的收集等也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

二、大数据技术的局限性

大数据虽然是人类设计的产物,但其工具并不能消除曲解、隔阂和成见,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也不等同于因果关系。此外,大数据还存在选择性覆盖的问题。

以社交媒体为例,尽管它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但其中年轻人和城市人的比例偏多,还存在大量由程序控制的“机器人”账号或“半机器人”账号。因此,依赖于有缺陷的大数据可能会对政府决策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加剧社会不公。

三、基于大数据开发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挑战

大数据的使用正在改变金融市场,也需要改变监管市场的方式,以确保市场参与者负责地使用大数据。例如,2010年的“闪电暴跌”事件中,美国监管部门认为高频交易导致了快速抛售引发的更多抛售。这表明大数据中的一个数据点出错就能导致“无厘头暴跌”。

监管机构限制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或对其使用进行直接干预,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应当鼓励业界对更复杂的技术和更大数据的利用。

在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大数据金融会议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特·奥马利亚表示,该委员会曾考虑是否应让监管机构对交易商的算法进行认证。此外,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拥有超级计算能力和雄厚的分析技术,足以实时监控威胁稳定的交易行为。传统的停市机制在市场暴跌后停止全部交易,而实时监控能够将单个参与者排除在外,从而向诚信的参与者继续敞开市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应对他人盗用个人信息进行网贷的情况

    如何应对他人盗用个人信息进行网贷的情况。如果发生此类事件,建议及时报警并起诉银行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需注意,贷款方本人不到场无法操作贷款,银行应通过验证等方式确保操作真实性。防止贷款诈骗,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

  • 如何解决个人债务问题

    个人债务问题的解决方式。债务必须清偿,如暂时无力偿还,可分期偿还并经债权人同意或法院裁决;永久无力偿还则需通过法院审理、判决并进行执行。此外,应对网络贷款债务时,需警惕骗局,如冒充专业公司、使用诱人标语、假冒正规机构及网络转账骗局,借钱不还者需承担法

  • 高利贷押车是否违法

    高利贷押车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抵押车辆作为担保也是无效的。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高利贷和非法放贷行为有所区别,后者属于违法行为,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不同行为在性质、特征、资金来源和利息确定以及后果等方面

  • 不当得利是否属于事实行为

    不当得利是否属于事实行为,并详细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具体定义和成立要件。不当得利是因无合法依据而获得利益,造成他人损失,需要承担返还义务。其成立要件包括取得财产利益、遭受损失、利益与损失存在因果关系且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此外,本文还解释了不当得利中受益人和

  • 不良资产处置与诉讼
  • 大数据金融存在哪些问题
  •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环境概况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