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使用包括哪些
时间:2024-11-03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著作权法定许可的范围及条件
一、教科书的法定许可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为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的情况下,可以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而不需要著作权人的许可。然而,这项法定许可只适用于九年义务教育或国家规划相关的教科书。大专院校的教科书不适用此法定许可。此外,使用的内容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二、报刊转载的法定许可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33条第2款规定,报刊可以转载发表在其上的作品,或者将其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必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此法定许可的适用条件是被转载、摘编的作品必须是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并且只有报社、期刊社等媒体才能进行转载、摘编。其他媒体如出版社的使用不适用此法定许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作品才是有效的,而非刊登作品的报刊所声明的。因此,这类声明必须经过著作权人的授权才能生效。
三、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0条第3款规定,录音制作者可以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而不需要著作权人的许可。然而,录音制作者在制作录音制品时必须独立录制,不能翻录他人已经录制的录音制品。此外,被使用的音乐作品必须是已经被他人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如果先前的录制是非法的,即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而录制为录音制品,其音乐作品不能作为法定许可的对象。
四、播放已发表作品的法定许可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3条第2款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可以播放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而不需要著作权人的许可。然而,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时,也需要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此外,播放的内容只包括已经发表的作品和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不包括电影作品和录像制品。
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使用的概念与条件
著作权的法定许可是指在特定情形下,依法对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有偿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行为不认定为侵权的法律制度。著作权的法定许可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一种限制措施。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不同,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一般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首先,使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其次,使用必须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具体情形;第三,使用过程中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且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此外,在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中,虽然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事先不需要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但是必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这是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的主要区别。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伪书侵权案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伪书侵权案。原告指控被告文化艺术出版社冒用其名义制作并出版了一本名为《悬崖边的辩护》的书籍,同时被告图书大厦销售该伪书也构成侵权。被告辩称获得原告同意并由传记作家石X编写该书,不构成侵权。法院追加石X为共同被告,案件待进
-
音乐许可合同
音乐许可合同的主要内容。甲方拥有特定音乐作品的全部版权,与乙方(合法资质网络运营方)签署合同,授权其在特定网站以在线播放、下载方式传播该音乐作品,包括音频作品和手机彩铃。合同规定了许可使用方式、性质、期限和区域,并明确乙方不可再授权或分许可他人使用。
-
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重要性
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的重要性。依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应签订许可使用合同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内容包括权利种类、专有/非专有使用权、使用地域和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等。在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时,双方应明确转让的权利范围和具体内容,确保著作财产
-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原告孙先生诉被告****出版社侵犯其专有出版权一案。原告享有《镜·龙战》的专有出版权,但被告在其出版的《镜·破军》中使用了《镜·龙战》中的《神之右手》部分,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法院最终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三千元。
-
电台播放歌曲是否构成侵权
-
著作权申报流程
-
软件著作权变更申请的材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