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 > 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时间:2024-07-20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255

明确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紧迫性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民事法律制度,用于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或特定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遭受的精神痛苦或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损。该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时期,在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得到完善,并成为一种世界通行的民事权利救济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一方面使受害人得到心理上的抚慰,消除或抵消因侵权行为而遭受的精神痛苦,弥补其精神利益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对侵权人施加一定的物质和非物质负担,达到惩罚侵权人和教育社会公众的目的。

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内容

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涉及侵犯著作权中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然而,我国《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并未明确规定著作权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尽管如此,《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了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民事责任,可以推定当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受到侵害时,侵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此外,《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了公民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其适用范围较狭窄,排除了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未提及知识产权精神损害赔偿,更不用说著作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了。

司法实践中的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侵犯著作人身权的问题,一些案件已经采用精神损害赔偿来保护权利人。例如,在吴冠中诉被告上海朵云轩、香港永城古玩拍卖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中,被告在香港拍卖出售了一幅假冒其署名的画作。最高人民法院在答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函中表示,赔偿损失的范围和数额应根据原告因侵权行为受到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的全部实际损失,以及本案的综合情况予以确定。最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令各被告共同赔偿原告损失73000元人民币。这起案件是一个典型的确定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在21世纪这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立法上的滞后与问题解决

然而,我们的立法明显滞后于现实情况,对于著作权侵权的相关规定虽在《著作权法》中有所列举,但并未明确说明侵犯著作人身权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如何提起。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然而,这涉及到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因为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引用于著作权中会产生公众利益和私人权利之间的冲突,解决这种冲突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难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有一个急需确定的问题,那就是确定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原告诉被告侵权案件诉讼请求

    一起侵权诉讼案件,原告因被告的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原告提出了具体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被告赔偿各项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并承担诉讼费用。文章还提醒原告在诉讼中需注意的风险,如诉讼请求必须明确具体、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等。文章最后列出了

  • 人身侵权后应主张哪些权益

    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根据《侵权责任法》可以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包括因治疗和康复产生的费用、工作收入减少、残疾生活辅助具费、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同时,财产损失赔偿范围也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设施修复或折价赔偿等。最新资讯

  • 肇事致死能请求精神赔偿吗

    在我国肇事致死情况下,受害人的近亲属是否可以请求精神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受害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均有权提起民事赔偿请求,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和减轻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灵的创伤,同时慰籍受害人的感情世界,对侵权人进

  • 设计方案的著作权保护及侵权行为

    设计方案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当他人侵犯你的设计方案著作权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权。著作权侵权是指违反著作权法,侵犯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行为。著作权侵权的赔偿应遵循全部赔偿、法定标准赔偿、法官斟酌裁量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限制等原则。

  • 电子书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
  • 人身权受到侵害时,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