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规定,当借贷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借款利息超过年利率36%时,即被视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该规定的第二十六条,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而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则被视为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高利贷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当借贷利率超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的“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包括利率本数)”时,即构成高利贷。
计算复利是高利贷常见的表现形式,但并非所有计算复利的情况都属于高利贷。根据情况分为两种:
在借款时将利息预先扣除的行为,等于减少了借款人实际得到的借款,从而变相地提高了利率。因此,在借款时将利息先行扣除的情况下,应按实际出借款数计算利息。
根据《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民间个人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货币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款。
在法院认定利率超过法定标准后,如果出借人已经收取了部分高利贷利息,可以将先收取的高利息抵充未偿付的合法部分的本息。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高利贷的处理方法和判定。对于高利贷部分款项,债务人可以不偿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仍需偿还。因高利贷引发的诉讼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因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的高利贷可视为恶性债务,但如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夫妻双方均需承担还款义务。发放高利贷行为虽不直接
放高利贷属于什么罪的问题。个人或企业从事高利贷活动,根据不同情况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高利转贷罪或集资诈骗罪。同时,高利贷行为容易引发其他刑事犯罪。法律对于超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高利贷利息不予保障,因此私人放高利贷不能算作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
高利贷借款无力偿还时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及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当借款人无力偿还高利贷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但需对合理范围内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担保证责任,超出法律规定利率限制的那部分利息可不予负担。对于高利贷借款的还款问题,法律明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