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如果债权人将高利贷纠纷起诉到法院,而债务人有能力执行判决却拒不执行,债务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2. 法律保护仅限于年利率24%以下部分
我国法律只保护高利贷中不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利息和本金。因此,债务人在签订高利贷合同后,只需要偿还不超过年利率24%的利息和本金。
1. 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及群体事件
高利贷行为容易导致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高利贷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时,放贷人往往逃避债务,导致债权人对庄家的住宅和财物进行冲击、砸毁、抢夺,甚至引发伤人事件,进一步扩大事态成为群体性事件。此外,高利贷行为也容易引发刑事案件。由于高利贷本身不受法律保护,放贷人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常常使用威胁、非法拘禁甚至与黑社会组织勾结逼债,极易引发抢劫、伤害、杀人等严重犯罪。
2. 产生黑恶势力
长期存在的高利贷行为极易滋生黑恶势力。高利贷放贷者通常会聚集一批有前科劣迹的社会闲散人员,专门负责追讨欠款。对于无力还款的借贷人,他们会使用威胁恐吓、纠缠斗殴甚至非法拘禁等手段。这种行为有可能演变为黑恶势力团伙,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危害。
3. 危害社会经济秩序
高利贷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危害。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存在门槛过高、手续繁琐等问题,导致一些个人和单位只能通过高利贷来筹集资金,利息远高于银行贷款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尽管高利贷有时能解决个人和单位的急需,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借贷行为不仅损害国家金融市场秩序,还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损害。
高利贷的构成标准,指出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文章介绍了高利贷的定义、历史渊源及现代法律对其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即构成高利贷。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年利率不超过24%的利率约定合法,超过36%部分的利
民间贷款高利贷的利率限制、相关法规与应对方法。文章指出合法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档期贷款利率的四倍,最新的规定表明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36%。对于高利贷问题,债务人可选择不偿还超出法律标准的利息,但仍需偿还本金和合理利息。高利贷引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高利贷的标准及合法性问题。规定指出,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应界定为高利贷行为。虽然高利贷本身并非犯罪行为,但刑法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放高利贷过程中触犯刑法,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发放高利贷超过规定利率是违法的,但带他人借高利贷本身并不违法,若存在隐瞒、欺诈等行为则违法。法律规定了年利率的限制,超出年利率限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将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