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实施。根据该规定,借贷双方可以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时,出借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根据该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时,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将被视为无效。
简单来说,法定利率的司法红线包括“两限三区”:
当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36%时,超过这个百分比的利息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
当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介于24%至36%之间时,部分利息可以根据自然债务推定原则给予保护。即,如果出借人已经收取了这部分利息,借款人不能主张返还;如果出借人尚未收取这部分利息,借款人也不能主张要求支付。
当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低于24%时,这部分利息属于合法利息,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高利贷的构成标准,指出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文章介绍了高利贷的定义、历史渊源及现代法律对其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即构成高利贷。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年利率不超过24%的利率约定合法,超过36%部分的利
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定义及利息计算方法。高利贷指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行为。高利贷利息计算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四倍为基准,采用复利计算方式。高利贷表现形式包括超过法定利率的借贷、计算复利、提前扣除利息以及以他人资金转手出借等。超过法定利率部分
个人贷款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处理办法。文章介绍了高利贷的定义和法律保护,以及高利贷利息的保护限度。对于高利贷的处理,债务人可以不还超出保护限度的利息,但仍需偿还本金和合理利息。同时,借款人需要搜集证据证明属于高利贷,以使得超出法定利率的部分
高利贷的情形及其后果。文章详细列举了高利贷的四种情形,包括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复利的利率标准、借款时先行扣除利息以及使用他人资金转手进行高利出借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放高利贷的后果,包括超出利率标准的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且可能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