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高利贷 > 处理高利贷问题要注意什么

处理高利贷问题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4-02-08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4036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因高利贷而产生纠纷是比较多。而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借贷人家破人亡。那么,作为当事人,在遇到高利贷的时候该如何出来呢?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具体介绍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利贷问题的处理:法律专业观点和解决方法

认定高利贷的要点

在处理高利贷问题时,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 根据原则,民间借贷的利息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超过这个限制就被视为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2. 高利贷的法定界限不能简单地以银行的贷款利率为参数,而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民间借贷指导利率。如果超过指导利率上限,也构成高利贷。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定指导利率的部分无效,债权人无权要求支付这部分利息。
  3. 在实践中,应根据保护合法借贷关系、促进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对具体的借贷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判断是否构成高利贷。

从高利贷的定义来看,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本身并不涉嫌犯罪。然而,高利贷不受国家法律保护,并且法律对高利贷行为采取严厉打击措施。

此外,如果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触犯刑法,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高利贷纠纷的解决方法

高利贷逐渐成为社会的毒瘤,借款人一方面对高利贷带来的困境感到抱怨,另一方面却对这种现状无可奈何,形成了一个怪圈。那么,遇到高利贷纠纷应该如何解决呢?

  1. 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可以不偿还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债权人对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然而,债务人仍需偿还本金和合理的利息。
  2. 高利贷引发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没有明确还款日期,适用最长的诉讼时效为20年。
  3. 由于高利贷是恶债,产生于赌博等犯罪行为,可以拒绝偿还。如果债务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夫妻双方需承担还款责任。即使夫妻离婚,债权人仍然可以向任何一方追讨。约定不承担债务的一方在偿还债务后可以向另一方追讨。
  4. 尽管刑法中没有关于放高利贷的罪名,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刑事纠纷,如故意伤害等,出借人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高利贷利息的计算

俗称的高利贷是指在借贷双方自愿协商同意的情况下支付的借贷利率。其特点是时间短,利息高于银行同期借贷利率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我国的利率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各家银行只能在规定的利率幅度范围内确定利率。

根据目前的规定,人民银行规定的中长期利率按借贷期间分为六个月以内、六个月至一年、一年至三年、三年至五年和五年以上。而高利贷一般按月或三个月到一年的期间计算利率,银行一年期贷款的利率一般在6%左右。民间借贷利率目前一般在月3%到6%,也有年15%到30%的范围。因此,产生民间借贷纠纷的情况也很常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收购企业的程序是怎样的?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

  • 公司合并应注意哪些问题?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第2款,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对合并协议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公司法没有规定。表明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参与合并的公司债权人异议有阻止合并程序进行的效力。

  • 索要医疗事故保险费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索赔伤残案件时要带的单证有:保险单、伤残鉴定表、有关部门的证明;索赔死亡案件时要带:保险单、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等。保险索赔必须在索赔时效内提出,超过时效,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向保险人提出索赔,不提供必要单证,视为放弃权利。索赔时效应当从被保险人或受

  • 如何处理借贷纠纷和合同纠纷?

    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决纠纷。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这是由仲裁机构依据仲裁规则居间进行居中裁判,依法做出裁决的方式。采取诉讼方式解决的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自权利受

  • 房产公司延期交房注意事项有什么?
  • 交通事故诉讼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是多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