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抵押可以设立顺位,但未规定质押可以设立顺位。然而,央行发布的应收账款质押办法中规定了应收账款质押可以设立顺位。这一规定被认为是下位法的部门规章违反了立法法的创设性规定,是否被人民法院认可存在争议。
理论上讲,动产质押不能设立第二顺位,而权利质押如果没有特别规定,则适用动产质押的规定。从审慎的角度来看,不建议办理第二顺位股权质押。尽管在实践中个别工商部门可以办理,但其法律效力没有保障。
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规对内资公司的股权二次质押问题没有直接的否定或肯定性规定。然而,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二次质押问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早在2006年4月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
根据该执行意见的第二十条规定,外商投资的公司的股东在办理股权质押备案时,需要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公司出具的股权质押备案申请书、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以及质押合同。公司登记机关接受备案后,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出具备案证明,其中载明出质股东名称、出质股权占所在企业股权的比例、质权人名称或姓名、质押期限以及质押合同的审批机关等事项。在质押期间,未经质权人同意,出质股东不得转让或再质押已经出质的股权,也不得减少相应的出资额。
因此,在质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出质股东可以就自己所持股权进行二次质押。
股权质押权的实现方式。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股权质押可以通过强制执行公证和诉讼途径两种方式进行实现。前者是在债权文书经过强制执行公证后,当事人可直接申请执行;后者则是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争议并判决股权质押的实现。这些方式有效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给市场金融机构的现象及其对股东变更的影响。股权质押可能导致控股权转移,使上市公司面临经营管理不稳定和持续稳定性风险。特别是金融机构再次转让股权,会进一步放大风险。同时,质押权人对股份的实际控制也会引发上市公司治理问题。
股权质押融资的合法性。根据《民法典》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股权质押融资是一种合法的融资方式。企业可以将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进行质押,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质押登记。质押后的股票不得转让,但经协商可转让,所得价款需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的
股权质押的变更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股权质押是《担保法》规定的债权担保形式之一,质押期间未经质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股份。法院可处置质押股份进行变更登记,拍卖或变卖价款优先偿还质押权人债权。根据《担保法》规定,不同股权质押物需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质押登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