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集债务公司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证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 向债务公司注册地工商部门调取注册登记资料和内档资料,查明债务公司的股东、注册验资账户和开户银行。这需要通过代理律师向工商部门提出调取申请。
2. 向债务公司注册验资时的开户银行调取注册资金被取走的相关凭据。
实现这一目的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依法起诉债务公司,将债务公司的股东作为被告一并起诉,并通过代理律师向法院申请调查令,以获取注册资金去向的凭证。也可以直接申请法院调取相关凭据。
二是在诉讼过程中不提及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事宜,待案件胜诉后,在申请强制执行过程中通过代理律师申请法院开具调查令或直接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通过上述调查方式取得债务公司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证据后,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债权:
1. 将债务公司的股东追加为被执行人,直接执行股东个人的财产来实现债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0条规定,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或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股东在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2. 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以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构成刑事犯罪和行政罚款的责任相逼迫,迫使债务公司偿还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9条规定,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虚假出资金额或抽逃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的罚金。
一般情况下,企业法人应当如数清偿债务。但在特定情况下,法律允许企业法人以破产还债的方式偿还债务。破产还债的原则是以企业财产清偿债务,如果不够清偿,法律认可为清偿完毕,终结债权债务关系。这种承担债务的原则称为有限责任。企业破产是在企业法人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发生的,由人民法院裁定破产,并组织清算组接管企业财产,组织债权人会议讨论财产分配方案。整个破产过程在法院组织和领导下进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的程序。
以下是企业逃债常见的方式:
关联法人中,债务公司常通过虚假设立优先权转移优良资产,或采取虚假交易、虚构债权债务等手段来逃避债务。如果允许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优先于真正债权人分配被执行人的财产,显然违背公平原则。
空壳化公司表现为没有自己拥有的财产、没有完整的财产记录、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以及公司与股东或其他公司之间没有实质区分的人格。
在执行实践中,法院常遇到挂靠关系公司的情况。在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时,有案外人提出异议,声称该财产不属于被执行人,而是挂靠者的财产,并提供挂靠协议证明自己是挂靠在被执行人名下经营的。法院很难判断此财产是否真属于挂靠者,也无法排除被执行人与挂靠者串通逃避债务的可能性。
一些企业在经营困境中,利用企业改制转移债务,甚至故意"悬空"债务,给法院的强制执行制造障碍。特别是在部分改制的情况下,原企业剥离部分资产吸收其他投资人改制为公司,导致用于担保原企业债务的资产减少,对债权人利益构成侵害。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企业贷款中股东的责任。企业贷款时,财产需承担债务责任,股东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则要对债务负责。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责任限于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同时,企业贷款需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及银行规定,包括良好的信誉记录、合规的注册和资质等条件。
剥离不良资产后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及相关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时间周期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包括确定处置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债权交接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债权人处置、委托处置、网络拍卖、诉讼处
合同债权的转让和合同债务的转让的相关内容。在合同债权的转让中,存在转让的例外情况,同时债权人可以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但需通知对方。而在合同债务的转让中,需要经债权人同意,且新债务人应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另外,合同债权债务的一并转让需要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