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分公司的债务不足以清楚债务,那分公司的债务总公司要承担责任。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没有独立的财产、责任和人格权,完全要依赖于总公司
从新《公司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内容看,分公司具有总公司在其住所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领取营业执照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与其法律地位相当的民事活动的分支机构等法律特征。《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对其中的“其他组织”的范围,《民事诉讼法意见》第40条解释为:“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所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九种情形,其中第(5)项规定的情形是“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可见《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把分支机构与自然人、法人同列为当事人资格的诉讼主体,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于分支机构的当事人能力予以确认。由于分支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可以自己名义从事与其法律地位相当的民事活动的法律特征,其完全可以作为合同主体和民事诉讼主体参与相应的民事活动。但分支机构的民事权利能力毕竟不能与法人相比,其民事责任能力具有不完全性。《担保法》第十条、第二十九条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有类似“法人对其分支机构不能清偿的债务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监他字第4号《关于企业分支机构的负责人以分支机构的名义对外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复函》指出:“批发部作为柳州某某分公司的分支机构,如有偿付能力,应当自行承担;如无偿付能力,应由企业法人柳州某某分公司承担。”这一复函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实务中也是持“总公司对分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良资产债务诉讼时效的确认方法,包括我国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重新计算的情况。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不良资产收购的注意事项,如债权转移条件、对债务人调查、审查其他抵押权或担保物权、合理确定资产价格和审查受让债权的法律时效问题。最后,文章介绍了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在资产合计中的地位和分类,包括实物类不良资产、债权类不良资产和股权类不良资产。文章还介绍了与不良资产收购、清收相关的法律依据以及不良资产收购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合法有效的债权转让、对债务人进行全面调查、审查其他担保物权等。合理确定资产价格和
债务重组的特征,主要涉及到财务困难的公司。债务重组涉及多方关联方,包括可能介入的政府,其损益难以衡量。此外,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债务重组协议的内容,包括偿还债务、利息计算、违约处理、逾期处理、权利保留、行为限制、担保责任和其他约定等条款。
分公司和子公司由于出资不同各自的法律地位也不同,因此识别清楚对起诉非常重要,否则将诉讼主体搞错,将使诉讼在程序上败诉。子公司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可以依法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