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法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可否执行其分支机构财产问题的复函》(1991年4月2日法<经>函[1991]38号)的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营行为代表了企业法人的经营活动,分支机构的财产属于企业法人所有,也是企业法人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因此,当企业法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可以由其分支机构负责偿还。
根据《公司法》第13条的规定,分公司作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7条的规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的保证合同一般视为无效。但是,分支机构如有偿付能力,应当自行承担由此产生的财产责任;如无偿付能力,由企业法人负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分支机构作为经营合同一方当事人的保证人,其保证合同是否有效及发生纠纷时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88年3月24日)的答复,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如无代为履行或代偿能力,在保证责任的诉讼中应将企业法人列为诉讼当事人,并承担保证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2条的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为了防止用工单位规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促使用工单位只在真正需要时采用劳务派遣形式,并与规范的劳务派遣单位合作,督促劳务派遣单位依法履行义务,《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一规定使得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大幅增加,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分散法律风险的作用荡然无存。
P2P清偿的顺序以及债权债务清偿途径。P2P清偿顺序依据企业破产法,包括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对于有担保债权优先受偿等规定。债务清偿途径包括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其中特殊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等解决方法。
企业贷款中股东的责任。企业贷款时,财产需承担债务责任,股东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则要对债务负责。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债务,股东责任限于认缴的出资额或股份。同时,企业贷款需符合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及银行规定,包括良好的信誉记录、合规的注册和资质等条件。
剥离不良资产后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及相关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时间周期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包括确定处置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债权交接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债权人处置、委托处置、网络拍卖、诉讼处
合同债权的转让和合同债务的转让的相关内容。在合同债权的转让中,存在转让的例外情况,同时债权人可以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但需通知对方。而在合同债务的转让中,需要经债权人同意,且新债务人应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另外,合同债权债务的一并转让需要经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