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清偿责任是指连带保证人为从债务人而非债务人承担的一种债务责任。与主债务不同,连带保证人所负的债务属于从债务,与主债务并非同一层次的债务关系。连带债务人承担的债务属于主债务,具有相同的效力层次。
根据连带清偿责任的特性,主债务人是最终的债务主体。当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他有权对全部保证债务向主债务人进行全部追偿,而不需要与主债务人共同分担债务。换句话说,连带保证人承担的债务与主债务人所承担的连带债务并不相同。因此,连带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并不具有涉他性。此外,由于连带保证人承担的债务具有独立于主债务的特性,主债权人既可以向主债务人主张权利,也可以向连带保证人主张权利。在主债权人只向主债务人主张权利而未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情况下,并不能推定其也向保证债务人主张权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人无需承担保证责任,除非他自愿主动履行。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6条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兰溪市民包先生来电咨询,他在2006年3月20日曾为朋友王某做过保证人,并在借条上签字提供担保。借条载明了借款金额为10万元,月息为1.1%,约定了一年的还款期限。2008年2月4日,王某偿还了3万元本金。之后,王某与张某将利率提高到月利率1.8%,并按照约定结算了利息至2009年1月20日。由于张某向王某和包先生追款未果,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偿还7万元借款本金和逾期利息,并要求包先生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包先生想知道他是否应该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根据借款约定,张某与王某之间的借款期限为一年。主债务的诉讼时效应从2007年3月21日起计算,为两年。在借款到期后,张某多次找两人要钱,直到2008年2月4日,王某才向张某偿还了3万元本金。张某认为主债务的诉讼时效多次中断,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也应多次中断,因此他要求包先生承担保证责任。
然而事实上,主债务与连带保证人承担的债务性质并不相同,两者具有独立性。在主债务人主张权利的情况下,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不会随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而中断。根据包先生的叙述,可以看出,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已经过期。因此,作为保证人的包先生无需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他所咨询的问题,自2007年1月下旬张某向包先生主张权利后,对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开始计算,直至2009年1月底诉讼时效届满。因此,包先生作为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已经过期。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本质特征,其中包括债务原因的不同、偶然间的债务联系、给付内容的不同以及独立清偿义务等。与连带债务相比,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债务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各债务之间无共同意思联络,给付内容和数额也不同,且债务人各自负有独立的清偿义务。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王某之间的债务纠纷。原告张某借款给李某,后李某失踪,其母王某承诺两年内还清债务。关于王某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债务转移和保证担保关系,不应让王某承担民事责任。而第二种观点认为形成了并存的债务承担法律关系,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未进行清算的法律后果。公司需按法定程序清算以保障债权人利益,否则股东将承担法律责任。未及时清算可能导致公司财产损失、无法进行清算、虚假清算报告等,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和连带清偿责任。因此,公司应依法及时组织清算,避免法律风险和经济损
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债务责任关系。分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分支机构,虽具有一定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但其民事责任能力有限。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如果分公司的债务无法清偿,总公司需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最高院的复函也支持这一观点。